最近这段时间,印度对中国的一系列动作吸引了全球目光,其态度转变之突然,也让很多欧美学者和专家愕然。
自从7月15日印度外长来华参加“上合组织外长会”后,印度就频繁向中国发出善意,一开始是印度著名智库“印度国家转型委员会”提议放宽中企在印度的投资限制,而印度工业部门已基本同意放宽中企限制。
紧接着,印度外交部发言人贾伊斯瓦尔在7月19日的记者会上表态:印度“不排除重启与中国、俄罗斯的三方合作机制”。
7月23日,印度驻华大使馆正式宣布,从7月24日起,中国公民可申请旅游签证到访印度。这是5年来,印度首次恢复对华旅游签证。
此前,两个人口加起来近30亿的国家,因为印度单方面的拒绝,竟然长达5年时间没有旅游人员交流,也是一件不可思议的事情,如今这个通道再次开放,无疑释放了一个强烈的信号。咱们的外交部也回应称,这是一个积极的举措,对印度此举表示赞赏。
对于印度态度的突然转变,一直受莫迪“民粹”思想影响的印度网友有些不适应。有印度网民表示:我们应该允许他们用高额费用申请签证,然后随便给出一个理由,拒绝申请。
这种发言代表了一部分印度人的心态,他们压根不知道“诚信”为何物,甚至抱着“没占到便宜就是吃亏”的心态和别人打交道,还洋洋自得地公开发表这种言论,在全世界网友面前呈现自己的丑态。
还有一部分印度人比较务实,他们认为中俄印合作是大趋势,尤其是印度与中国的回暖,有助于印度对抗美国。
甚至有印度人认为:西方国家害怕印度和中国合作,如果两国合作将统治全世界。这就是他们想让我们对立的原因。
虽然这种说法看上去没问题,但这就像是“我和小马哥的财产加起来有上千亿”一样,毫无意义。印度人在他们媒体虚假宣传的喂养下,一直觉得印度是超级大国,但实际情况很骨感,即便没有印度,我们依然是世界一极,而印度失去中国的贸易和产品,整个国家将陷入灾难。
在印度国内,还有一小部分人已经开始反思——印度多年来的对华强硬,在一定程度上是为了迎合美国。这种强硬不仅未能给印度带来实质性的好处,反而在经济、外交等方面造成了一定的损失。如今,印度对中企示好,重提中俄印三国合作,恢复旅游签证,正是印度在重新审视对华关系的开始。
如果印度真能转向,无疑对咱们的发展环境是有改善的,我们听其言观其行,印度要想取得信任,不能光嘴上喊喊,还需要做出实质性的改变。
当我们乐见印度改变的同时,美国则因印度对华态度的转变,而陷入两难境地。
前不久美国宣布要向俄罗斯实施二级制裁,表示将对购买俄罗斯石油的国家施加高额关税,而中印就是俄罗斯石油的头号买家,面对特朗普的出招,我们成竹在胸,不予理会,印度则态度强硬,怒斥美国“双标”。
特朗普如果继续向印度施压也不是难事,毕竟印度没有卡美国脖子的东西,但这样做势必会将印度推向中国的怀抱,而印度主动提及“中俄印”三方合作,也是一种与美国讨价还价的筹码。
但如果特朗普想要继续拉拢印度,就必须在关税等问题上向印度妥协,这不符合特朗普“美国优先”的政策,并且以印度的性格,届时不但不会领美国的情,还会认为这都是靠“自身的地位和实力”得来的,毕竟印度“两头吃”的本事在全球是出名的。而且美国还会担心其他国家效仿印度,导致其在全球的领导力受到质疑。
总体看来,这次印度突然转向,并不是它的政策出现根本性转变,更像是把咱们当成了对抗美国的一个筹码,只不过之前是通过“反华”来得到好处,如今则变成“亲华”以谋突破。
实际上,印度这“一鱼两吃”的手法,对咱们影响不大。真正难受的是美国,一直对别国予取予求的老美,面对这样一个“骑墙大国”,还真有点不适应。
当然,如果印度届时再度变节,我们随便审查一下稀土、特种化肥、医药原材料、手机零部件,电子元件等产品,就够印度三思了,毕竟这个国家的“脖子”太多,都有点“卡”不过来了。
各位读者,你们觉得呢?欢迎留言,我们一起讨论!
——END——
#如何看待印度恢复中国公民旅游签证#
内容来源于 联合早报中文网首页 网友投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