替补席上的那些年轻人,她们在想什么?
张茹,在场上跑了4。2分钟。李缘,三场比赛,一分钟都没轮到她。她们的眼神里,是渴望?是着急?还是无奈?不知道。。。真的不知道。球场上的厮杀那么激烈,板凳的另一头,却是长久的安静。
日本队那边,有个19岁的姑娘叫宫崎早织。她每场比赛能拿下11。3分!已经成了队里不可或缺的一份子。看看我们这边,到了比分紧咬的关头,换上场的年轻人,连球都接不稳。。。这是为什么?难道是平时打得太少了?
宫鲁鸣教练,他有他的想法。
他的战术板上,画着“双塔”。韩旭、张子宇,两个大个子,往内线一站。想用身高,把日本队压垮。这个思路,听着没错!身高就是我们的本钱嘛。
可结果呢?
日本队根本不跟我们玩这个!她们小个子,满场飞奔。不停地穿插,不停地掩护。。。我们的高个子球员,被调动得晕头转向。防守对不上人,只能跟着后面追,跟着跑。那场球,看着就一个字,乱。
日本队的三分球,投了25个!进了12个!命中率是48%。。。这个数字,太吓人了。我们的内线被拉空了,外线到处都是漏洞。光是快攻得分,就让日本队拿了18分。防线,就像一张被撕开的网。
有个细节,很多人都记得。。。
比赛就剩3分钟,我们落后2分。千钧一发的时刻!暂停,宫指导的暂停,感觉慢了15秒。他布置了一个“双塔高低位战术”,可这个战术,日本队早就摸透了。
韩旭接到球,一个转身,准备出手!
球呢?被日本队一个大帽给扇飞了!就这么没了。。。追平比分的机会,从指尖溜走了。那个瞬间,球场上一片死寂。
后来有人说,他那时候的临场反应,和他状态好的时候比,慢了。
他以前不是这样的。他带男队拿过亚洲冠军,也帮女队站上过亚洲的巅峰。他的学生隋菲菲,出来替他说话,说“宫指导的战术没错,是场上的人没打好”。这话,有师徒的情分在。评论员杨毅也觉得,外界对他批评得有点过了。
可球迷们不看这些。球迷只看场上的结果,只看输赢。
输球的根子,到底在哪?
是不是基本功出了问题?还是战术太僵化了?
亚洲杯的比赛,我们平均每场失误有多少次?16。8次!这里面,一半的情况,都是一被人包夹,球就传丢了。对方两个人一上来,我们就慌了,球就不知道该给谁了。
训练场上的一个数字,或许能说明一些东西。
有个练习内容,叫“夹击后快速出球”。我们的练习数量。。。是日本队那边的十三分之一。这个数字,不是我编的,是统计出来的。它背后意味着什么?大家心里都有数。
当双塔战术被日本队死死掐住的时候,除了硬打,我们没有别的办法。
韩旭被包夹以后,她把球传出来的时间,比去年慢了0。8秒。这短短的0。8秒,在球场上,就是生与死的距离。
我们都知道,少了一个人。
李梦。她没能来。
这个影响,比所有人想的都大。她在WCBA打球的时候,球队场均助攻是18。6次!对手有62%的比例,会用两个人去防她!
她一个人,吸引了大量的防守。这样,韩旭、张子宇这样的内线,才能舒舒服服地接到球,舒舒服服地进攻。
这次亚洲杯呢?
李梦不在,女篮的场均助攻,一下子掉到了12。3次。对手防我们内线的频率,高了34%。韩旭被人喂球得分的比例,从68%,直接掉到了41%。
这些冰冷的数字,都在说明一件事。
这不只是少了一个得分手那么简单。网上有个视频,专门说李梦没来的影响。下面1。2万条留言,87%的球迷都觉得,李梦是整个打法的核心! 她不在,整个体系就转不动了。
打日本队,最后那5分钟,发生了什么?
我们有4次进攻,全都是一个人拿着球单打,球都没有传一下。被人家打了一个干净利落的8比0!那个场面,真的让人说不出话来。
大家心里其实都明白一个道理。不能总是拿“虽败犹荣”来安慰自己了。输了就是输了。
咱们的家底,其实不差。
我们有韩旭!她在亚洲杯上,场均19。2分,11。5个篮板。这样的内线,放在哪里都是顶尖的。全队的篮板球,场均42。3个,身高优势明明白白地摆在那儿。
缺的,是把这些好牌,打成胜利的本事。
外界对女篮的讨论,一直没停过。
拿了块铜牌,球迷们就是不满意。特别是在淘汰赛里,输给日本队那场球,暴露出来的问题,太扎眼了。
宫指导的经验,是财富。或许,他可以把功夫多用在细节上?
让更年轻的教练们,多看看“小球战术”的录像?他们对日本队那些新套路,可能了解得更多?
核心球员是要用,但不能光靠一两个人。
是不是可以多设计点“无球队员的掩护”?或者“外线球员突破分球”的打法?这样,进攻的压力,就不会都压在一个人身上了。
接下来的亚运会,还有奥运预选赛,那才是真刀真枪的考验。
如果,我们能把场均失误降到12次以下。。。
如果,我们的三分球命中率能从现在的28。7%,提到35%以上。。。
再给那些有冲劲的年轻人,每场10分钟的锻炼时间。。。
或许,就能找到打赢日本队的办法了?
到底是战术要更活一点?还是该回去,重新把基本功练扎实了?
这个问题,教练组,得想明白了。
内容来源于 联合早报中文网首页 网友投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