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9日,一场备受关注的亚洲杯比赛落下帷幕,中国女篮最终以81比90的比分输给了日本队,无缘决赛。
这场比赛的比分定格,也反映出了一些队伍在场上的具体问题。
日本女篮的外线投射能力在比赛中展现得非常充分。她们全场三分球出手34次,命中了其中的16球,这一个数据非常惊人。
这样的命中率达到了47%,几乎是两投一中。这种精准的远程打击,是中国女篮防守端面临的巨大考验。
相比之下,我们女篮的三分球表现就显得有些挣扎。
全队总共出手了23次三分球,但只命中了6球,命中率停留在26%。一攻一防,在外线这个环节,差距是显而易见的。
比赛过程中,宫鲁鸣指导多次尝试了“双塔阵容”。
这个战术安排,是希望利用内线的身高优势在进攻端给对手造成压力,从效果来看,在进攻方面的确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但是在防守端,这个阵容的弊端就暴露了。当场上同时有两名高大中锋时,防守轮转的速度和覆盖外线的范围就会成为一个难题。
面对日本队这样一支以快速传导和精准外线投射为特点的队伍,我们的防守队员很难及时补位到每一个空位射手面前,给了对手太多从容出手的机会。
得分点过于集中的问题也比较突出。除了内线的双塔和外线的杨舒宇能够稳定贡献分数外,其他位置的球员没有能站出来。
全队只有这几个人得分上双,进攻火力显得有些单一。
可以看到一些球员的出场时间和贡献非常有限。比如李缘,她上场打了3分钟,没有得分,在防守端对位日本队的后卫时也显得很吃力。
还有像贾赛琪,只打了一分钟,也是0分。潘臻琦更是整场比赛都没有获得出场机会。
这样的情况让很多人想到了李梦。在中国女篮进攻打不开局面的时候,她的个人持球进攻能力,以及为队友创造机会的打法,或许能改变场上的节奏。
李梦的强攻和精准三分,恰好是这场比赛里队伍所欠缺的。
比赛的节奏也值得关注。中国女篮在比赛中似乎有点跟不上日本队的攻防速度,多次只能用犯规来阻止对方的快速反击。
这说明在体能和速度适应性上,还有需要加强的地方。宫鲁鸣教练上任后,一直很注重高强度体能训练和投篮训练,但从这场比赛看,训练的针对性和强度可能还需要进一步调整和提高。
内容来源于 联合早报中文网首页 网友投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