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踢球的人都发现不对劲了。以前周末老想着去球场给国足加油,现在球场冷清得跟没人似的。这事儿从上半年就开始了,赞助商们一个接一个撤了,球迷也不买票了。网上有人说国足快玩完了,这不是危言耸听,是真的。
上海那边有个足球场,以前周末人山人海,现在人突然少了好多。问了几个老球迷才知道,大家都不关注国足了。有人说国足踢得太差,不想看了,还有人说国足的事儿影响了自己看球的心情。反正就是没人再提国足了。
赞助商的动作更快。有家卖运动装备的大品牌,之前广告里都是国足队员,这半年都没提国足了。他们公司开会讨论过风险,觉得和国足挂钩可能影响销售。有意思的是,这些品牌开始做苏超联赛的周边产品,网上销量还挺好。
足协那边好像也没啥好办法。青训出了问题,年轻球员没以前多了。选教练的标准一直藏着掖着,没人知道怎么定的。有文件被曝光了,一看就知道不太合理。中超的年轻球员上场时间越来越短,这种数据摆在那儿,足协也解释不清。
不过老百姓自己玩得挺热闹。杭州有个地下联赛,叫"野球联",观众比本地职业队还多。参与者都是程序员、老师什么的,玩得可带劲了。深圳那边还有个比赛,跟教育部合作,积分能认证学分,吸引了很多学生。
花钱看球的人开始转移目标了。数据上显示,买苏超周边的人比买国足周边的多很多。北京工人体育场要翻新,原来的国足主题展区直接取消了,不知道是不是怕没人来看。
社区里的业余联赛火起来了。光明新区有个周末比赛,模式都创新了,还能挣点钱。抖音上还有很多普通人分析战术的视频,评论区挺热闹的。感觉足球圈子现在更接地气了。
足协好像也在改,但进展慢。2021年和2023年的方案对比,变化不大。有俱乐部想把自己的青训体系独立出来,搞成自主IP,但还在谈。这种变动能不能成还不知道。
东京大学有研究说,这样反而可能让足球文化更健康。不过现在说什么都早,只能看以后怎么走了。老百姓不看国足了,足协压力肯定大,但民间玩得不错,可能这就是新方向吧。
内容来源于 联合早报中文网首页 网友投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