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国和柬埔寨的交火已经来到第二天,泰方撤离边境地区10万多居民,柬埔寨似是赢下第一局,中方紧急呼吁双方克制。那么,这场冲突究竟怎么回事?其后续又会不会进一步扩大呢?
7月中旬,一名泰国士兵在边境巡逻时踩中地雷,右腿被炸断,泰国军方调查后认定地雷为柬方新埋设,严重违反《渥太华禁雷公约》,此举引发泰国高层震怒。7月23日,泰国代理总理普坦宣布,立即关闭第二军区所辖全部边境口岸,同时降低与柬埔寨的外交关系等级,召回驻柬大使,并驱逐柬方驻泰外交官。
面对泰国指控,柬方则反指地雷为战争遗留物,称泰军士兵擅自越境才会触雷,为回应泰国的“过度反应”,柬埔寨外交部也宣布降级外交关系,并召回驻曼谷使馆大部分人员。然而,这场外交风波持续不到24小时,枪声就接踵而至。
7月24日清晨8时许,泰柬边境的达蒙通寺东侧传来交火声。泰军称柬军率先在距其行动基地200米处开火,造成一名士兵受伤,随后泰方动用F-16战斗机摧毁了柬方两处军事设施;而柬方则反击称,泰军先动手,柬军是被迫自卫,并在战斗中击退泰军,占领了达蒙寺与塔格贝寺区域,按照柬方说法,自己已经“赢下第一局”。
当天,柬方还发射BM-21火箭弹击中泰国村庄,波及加油站和医院,致使泰国9名平民死亡、14人受伤。泰军随即加强空袭力度,在多个战术位置打击柬方阵地。从现有情况来看,在战术上柬军确实打出了气势。根据柬方通报,已在关键地段击退泰军,占据局部地面主动权,同时,柬政府在舆论战上先发制人,多次向联合国提出交涉,占据道义制高点。
柬埔寨首相洪玛奈亲自致函安理会,指责泰方“侵略”,请求国际调停。外交上节奏快、动作多,整体反应快于泰国,分析来看,柬埔寨正在借助这场冲突,尝试塑造自己作为受害者的国际形象。
但若深入分析,就会发现柬方“赢下第一局”的说法并不稳固。从军事力量对比来看,泰国整体军力远强于柬埔寨——泰军现役陆军人数超过25万,装备有F-16战机、主战坦克与重型火炮;而柬军总人数约12万,多为轻装步兵,重型武器极少,整体作战能力有限。当前能坚持战斗,更多是依靠对复杂地形的熟悉以及高层指挥反应快,但若进入长期对抗,后劲将明显不足。
再说外交层面,虽然柬方起手快,但泰国仍在联合国拥有广泛人脉,且在经济体量和国际话语权方面略占上风。柬埔寨试图将问题上升到国际层面,但能否获得真正意义上的国际支持,尚属未知。
事实上,眼下泰国和柬埔寨的互相指责已在国际社会掀起波澜。联合国安理会应柬方请求召开紧急闭门会议,马来西亚作为东盟轮值主席国也迅速表态,已与两国领导人通话,呼吁双方克制并重回谈判桌。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明确表示,呼吁双方通过对话解决争端,中方将继续发挥建设性作用,推动局势降温。
观察来看,后续泰柬爆发大规模战争的可能性并不大,一方面,双方虽在边境对峙,但也保持克制,尚未进入全面战争状态。战斗多集中在小范围交火和空袭,属于“有限冲突”范畴;另一方面,两国目前都不具备发动全面战争的政治条件。泰国政局不稳,代理政府希望转移矛盾,但无意深陷战事;柬方虽然态度强硬,但经济结构脆弱,不敢贸然与泰国全面开战。况且两国同属东盟,东盟内部存在稳定机制,也不希望看到成员间爆发战争破坏区域稳定。
总体上看,这场冲突再次暴露出东南亚地区在领土主权问题上的脆弱性。即使在全球倡导和平的当下,历史遗留问题一旦激化,仍有可能迅速演变为对峙。泰柬之间的恩怨情仇,不仅是两国政府间的事,更是民族、历史与现实利益交织下的复杂博弈。但无论如何,所有国家的共同目标应是:克制、对话、降温,而不是火上浇油。冲突不应是解决问题的方式,和平协商才是通往未来的唯一通道。
内容来源于 联合早报中文网首页 网友投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