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一鸣,听着也许有人心里是一片空白,甚至脑子有点儿打滑。可“王思聪私生女母亲”这六个字,说出来像火柴划破黑夜一样,能点燃八卦群众的全部激情。去年中,她自己在短视频里说了,未婚生女了。当时跟男方分开的时候娃也刚落地。消息炸出时,单亲妈妈这标签一贴,唏嘘一票人,议论不少。
结果事过一年,她突然又甩出一条重磅,让所有人都愣着了:孩子生父正是王思聪。画风骤变,瞬间舆论翻江倒海。有人直接嘲,说她不就是碰瓷王思聪,更何况“证据在哪”?可黄一鸣半点不含糊,口径相当硬气:“我有确凿证据,别瞎猜了。”架势那叫一个横,急脾气的网友甚至开始反复刷评论追着问到底啥证据,这下局面变得嘈杂,可信度反而被稀里糊涂的纪律“抬高”了。
当然,风向不是那么稳的。也有大把人不买账,怀疑她就是看中王思聪这棵“摇钱树”,生了孩子方便“讨要抚养费”,换句话说,质疑她动了个心思想搞钱。市面上各种说法流窜,“王思聪给了300万,还送了房”这种传言隔三岔五满天飞,每次都有新网友信以为真,不得不说网络上的传话速度不比龙卷风慢多少。
可黄一鸣自己出来否了这些传闻。没收过一分钱,王思聪甚至直接把她微信拉黑。实际操作就是,她直播间反反复复解释这些,观众却像装了听力屏蔽一样,就是坚信“钱到手了”。诡异的是,“打假”的内容比假消息还没人信,到底哪个是真哪个是假,其实谁也不知道。
她刚坦言孩子生父身份后,全网流量倒像是开了闸。直播间人山人海,后台数字蹭蹭涨。有人说,是沾了王思聪的热度。这话倒不假,黄一鸣成了关注焦点,赚到眼球,可每隔一阵子流量下滑,她又会充当“自来水”,主动点燃这个八卦议题。
再次直播时,有网友直接抛花火:“生下王思聪的孩子不觉得自己卑鄙?”黄一鸣直接回呛回去,说没耍花活、没使诈、没干啥网传那些事,“正常流程”,她说,就正常交往。外界是怎样,她自己觉得一清二楚。
至于和王思聪怎么认识的?黄一鸣说得很细——她最早卖二手衣服的时候,直播间正巧王思聪来了。连刷十个嘉年华,那叫财大气粗。票数一边涨,他直接留言要微信。黄一鸣没怎么犹豫,毕竟嘉年华价值摆在那儿,有啥不能加?这儿头就藏着一种漫不经心的现实逻辑:别说是普通人,换谁看着有钱人这样砸钱,也很难无动于衷吧?
后来呢,王思聪三天两头找她出来玩,打车费每次5万元打底。而且黄一鸣母亲生病了,王思聪像临时管家一样,多方托关系找医生,还邀请国外专家参与诊治这病,这里面钱不是问题。看到他帮妈妈出手,黄一鸣动心也不难理解。她嘴上说“普通女孩”,但实际遇到这样的事,有多少人能做到全身而退?
毕业后,王思聪还说要给她安排十万月薪的工作,出手阔气。有这种资源,人心摇摆一下又不是多么新鲜的事。她后来说得一副淡定样子,“现在跟他没什么关系,释怀了”。嘴上风轻云淡,真真假假也没人能看透。
回看这些细节,旁人会说王思聪很大方,对女友挺仗义。可眼下两人几乎断了联系。黄一鸣不停重复,养小孩的钱全靠她当网红卖产品,美瞳也好、二手衣服也罢,钱都是自己赚的。可到底多少真,只有她自己清楚。这几个月,网络又多了几段新消息。
又传出来的,是王思聪在国外消停着,说每一天都和新女友过着闲散日子,还说人胖了不少。更有意思的是,有网友扒出他明显已经秃顶,有图有真相。把人说成中年大叔,光环掉了不少。
王健林卖掉万达广场的新闻还占了头条。连续抛掉几十个,数据没人能说得准。官方渠道资料显示,2024年三季报,万达短债超过400亿。不夸张一句,有人盯着王家账户每一笔出入。王思聪不再露面,是不是怕被牵连?说不定。他偶尔晒生活照,倒是一副无忧样。可懂行的网友都在下头留言“该还债了”,让人摸不着头脑。
万达集团本身最近麻烦不少,王健林频繁售卖资产,外界议论他资金链经得住几轮风浪。王思聪则像是被动离开国内,日子清闲。也许是家中没了靠山,情绪低落?但有眼尖的人又说他还是那个浪子,心不累,哪里都是家。
黄一鸣的话其实反复,她一会儿说自己兑现抚养成本,没从对方拿钱,一会儿直播间又被问得急躁,爆出口头气话。比如说,“真要讹钱怎么不讹一个亿?”或者“大学生那会儿还不知道怎么要钱。”光听她表达,偶尔语句乱跳,甚至有时候听着都觉得像在绕口令,咬文嚼字其实并非她强项。
但现实给她带来了奇怪的热度。无论是真是假,黄一鸣这个名字和王思聪、单亲妈妈、全网骂名,这几个标签已经紧紧绑在一起。议论是不会断的,八卦和猎奇从不甘寂寞。到底是勇敢自立,还是精准营销,众说纷纭。
其实信息在社交媒体上反复变形,每次舆论高潮后就像潮水退去。不变的是,围观群众永远都很快进入评判模式。印着网友发言的截图,截断了多少当事人的发言空间?
不可否认,网络带来的关注就是她的流量密码。只要黄一鸣本人还愿意,相关话题一再能拉回人气,赚点生活费。旁人看热闹,总有各自的评判。有人说她利用王思聪蹭热点,有人觉得她身不由己,不过是社会偶然选中的一个注脚。
可能说的再多,也没人能厘清每个细节。有朋友甚至觉得王思聪这回算是栽在了细节上,也有不甘心的好事者见缝插针分析两人谁更“算计”。但说实话,把这么多人关注点聚集在一个人身上,给她也好,给吃瓜群众也好,都是另外一种绑架。
其实生活里的人更简单一些,舆论更复杂一些。而这些反复波动的情绪——信、疑、怒、怜,都像是捡起又丢下的旧东西,没有结论,也没有休止符。
日子往前走,黄一鸣的标签不会停歇,王思聪依然能在新八卦中攒下点点击。没人能说自己真的全知,有时候一桩旧事大概就会像现在这样,混杂着真相、情绪、错乱和海量的讨论声,成为热闹却无定论的街谈巷议。
一件事摆出来,各自表达,各自评说,走到这里就算完了吧。
内容来源于 联合早报中文网首页 网友投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