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记得你上一次认真看一场NBA常规赛,是为了看比赛本身,还是看球星凑不齐、对喷社媒、搞交易风波?
现在的NBA,越来越像一个流量工厂,越来越不像一项纯粹的竞技运动。
<hr> 明星球员主导一切,比赛只是附属品?
你会发现,话题热度第一名永远不是谁赢了比赛,而是谁又申请交易、谁又发ins阴阳怪气、谁又搞了个播客diss联盟。
比如:
- 莫兰特场外风波,热度远高于他场上的表现;
- 哈登一年三申请交易,比他打多少场比赛更让人记得;
- 杜兰特频繁“在线冲浪”,仿佛比三分还准。
比赛成绩变成可有可无,戏剧性才是第一生产力。
<hr> 常规赛观赏性直线下滑,负荷管理成最大“对手”
不只球迷喊烦,连NBA自己都坐不住了。 联盟引入“82场参赛门槛”才能竞争荣誉,就是为了逼球星认真出战。 但效果呢?明星轮休、上场划水、打半节就下去,这种“负荷管理常态化”,正在伤害整整一代观众的热情。
你说为了季后赛留力,那也得先让观众愿意看你打季后赛啊!
<hr> 季后赛还是硬碰硬,但中间都在“演前奏”?
说实话,季后赛依旧精彩。对抗强度、技战术含量、球员表现都没得说。 但问题是——82场常规赛现在更像是在排练,而不是实打实在争胜。
当一个联盟的“精彩”只集中在每年5月开始的那几周,那前面的几百场球是干嘛的? 这种“压缩式热度”,迟早会让常规赛彻底沦为背景板。
<hr> 球迷不傻,年轻一代正在变“浅层粉”
社媒短视频让一代新球迷只看Top10集锦、球星花边、历史比较。 而不是看战术、看节奏、看比赛本身的内容和流动。
你不能怪他们——因为联盟的注意力资源本就倾斜在“人设”而非“比赛”。
当库里变成“logo三分”的代名词,詹姆斯成了“历史排行话题制造机”, 当“球星换队”比“球队化学反应”更重要, 那么球迷自然也就不再关心一支球队的体系或一场球的过程。
<hr> 所以问题来了:你还在认真看比赛,还是只看剧情?
这不是说NBA不好看,而是比赛正变成话题的素材,不再是话题的本体。
如果你还记得邓肯的沉默式统治、诺维茨基一路陪着独行侠苦熬多年夺冠、 甚至乔丹每场比赛都像是决战的执念——你就知道,以前的NBA不是没有故事,只是故事写在了比赛里,而不是比赛之外。
<hr>你觉得现在的NBA还值得认真看吗? 是真比赛变了,还是我们变了? 欢迎评论区聊聊。
内容来源于 联合早报中文网首页 网友投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