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段时间,美印之间围绕俄罗斯原油采购问题的较量突然升温。
起因是特朗普在多个场合高调表态,宣称将对印度施加关税惩罚,并威胁对任何继续购买俄罗斯原油的国家实施“二级制裁”。
然而,令外界意想不到的是,印度并没有退缩。
不仅政府高层否认停止从俄罗斯采购原油的传言,还强调这一政策是基于国家利益,不受外部政治干扰。
这一反转态势不禁令人质疑,特朗普所宣称的“关税战”以及“二级制裁”是否真的还有作用?或者说,对于像印度这样拥有战略自主意识的大国而言,美国的高压政策已经渐渐失效?
特朗普公开发言,表示自8月1日起对所有印度出口商品征收25%的关税,同时还威胁称,任何继续与俄罗斯进行能源交易的国家都将面临“二级制裁”。
就在特朗普放出“狠话”没多久,7月31日,据路透社报道,印度国有四大炼厂均宣布暂不采购俄罗斯海运原油。
这些国企总计控制印度超过60%的炼油产能,每日原油加工能力达520万桶,暂停俄油进口意味着印度国营炼厂的俄罗斯原油采购骤然中断,立即构成对俄罗斯出口的重大压力。
特朗普在得知此事后表示:“我听说印度已经停止购买俄罗斯的原油,这是一个好消息”。
同时表示此事“如果属实,这将是我们贸易政策成功的直接结果”。
就在大家都以为印度扛不住压力妥协时,印度外交部和能源部的多位高级官员几乎在第一时间做出回应,明确否认停止采购俄罗斯原油的说法。
外交部发言人在记者会上强调:“印度的能源采购决策完全依据自身的国家利益、市场情况和长期合同安排,而非其他国家的意见。”
他进一步指出,目前政府并未向任何国有或私营炼油厂发出“停止采购俄罗斯原油”的命令,一切都在按照既定安排执行。
也就是说,目前印度仍然在采购俄罗斯原油。
不仅如此,来自印度石油天然气部的官员也向路透社等媒体透露,截至2025年7月底,印度每日从俄罗斯进口原油约175万桶,占全国原油总进口量的35%,这个数字自2023年以来基本稳定。
虽然近期有部分国有炼油厂暂停了从俄罗斯现货市场的采购,但这与价格优惠幅度缩减有关,并非出于政治压力。
官员们强调,这些企业与俄罗斯之间多以长期合同为主,并不会因为短期市场波动或国际局势变化轻易改变策略。
一位印度石油公司高管透露:“俄方现货油的折扣确实不如以前大,一些炼厂短期内选择了阿联酋或伊拉克的石油,但我们的长期合同还在执行中。
特朗普说我们停止买俄油,这纯属误会,或者更可能是他为了自己的选举利益制造出的政治效果。”这番话颇为直白,也反映出印度能源领域对美国施压的冷静与淡定。
事实上,印度之所以在面对美国的压力时显得如此从容,与其近年来日益强化的战略自主意识密不可分。
自2022年俄乌冲突爆发后,西方国家对俄罗斯实施全面制裁,印度并未随欧美步调,而是果断利用这一机会,以低价大规模购买俄罗斯原油,从中获得了实实在在的经济利益。
彼时,美国尽管嘴上表示不满,但碍于印美关系大局,并未采取实质性打击措施。而如今特朗普回归政治舞台,并在多个场合表达对印俄“特殊能源关系”的不满,其强硬言论显然带有较浓的政治算计色彩。
不过,这种高调喊话的效果似乎越来越有限。特朗普虽然已宣布对印度商品征收25%的关税,但外界普遍质疑其能否真正落地。
首先,目前印度是美国在亚太地区最重要的安全与经济伙伴之一,在遏制中国、维护印太战略平衡等议题上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
若贸然对印度实施“二级制裁”或进一步贸易打压,恐将导致印美关系全面倒退,最终反噬美国自身战略布局。
其次,从执行层面来看,美国虽然可以通过行政命令施加关税,但“二级制裁”的实施则需要明确的法律依据与跨部门协作,而目前特朗普的表态更多仍停留在口头层面,并未看到财政部或国务院出台具体执行细则。
换句话说,他的所谓“二级制裁”,更像是一种政治威慑,而非可以立刻兑现的实际行动。
再者,即便美国真的施加二级制裁,印度也并非没有回旋空间。
一方面,印度早已开始推进能源进口来源的多元化布局,除俄罗斯外,其还与阿联酋、伊拉克、沙特等国保持长期供油协议,具备在极端情况下调整采购路径的能力。
另一方面,为应对可能的金融与支付风险,印度与俄罗斯早在2023年起便积极探索“去美元化”方案,推动使用本币结算体系,在一定程度上规避了美元体系下的金融制裁影响。
印度国内的政治氛围同样对美方的威胁形成了反制。
在特朗普宣布加征关税后,印度国内舆论和媒体普遍持批评态度。
多家主流报纸刊文指出,美国试图干涉印度主权事务,尤其是在能源政策上的单边主义做法,已经引发印度社会的普遍反感。
甚至连一向主张加强美印合作的印度国家安全顾问也在非公开场合对外界表示:“印度不会在外部威胁下改变能源路线。我们坚持战略自主原则。”
此外,俄印之间的深厚历史合作关系也使得印度不愿轻易向西方压力低头。
从冷战时期开始,苏联便是印度最重要的武器供应国和政治支持者,双方在多个战略领域长期合作,能源只是其中一部分。
近年来,在中俄关系日益密切的同时,印度更是通过平衡外交,稳住了与俄的能源、军工、航天等关键合作。这种长期积累的战略互信,不是轻易可以被撬动的。
外界还注意到一个细节:特朗普在宣称“印度停止买俄油”的同时,并未提供任何数据或事实支撑,仅仅是“听说”。这也让不少分析人士质疑,他此番言论是否是在“自嗨”,借题发挥制造舆论优势,为自己的竞选造势。
毕竟,在美国内部,对其是否真有能力主导全球贸易规则,甚至能否重新获得连任,仍有诸多不确定性。
而从全球能源市场的反应来看,印度并未出现明显的采购结构调整,俄罗斯方面的对印出口船运量维持平稳。
数据显示,2025年7月底,俄罗斯仍是印度最大石油供应国,占总进口比重约35%,略高于沙特与伊拉克。
印度方面还在8月初新增了来自俄罗斯远东地区的原油采购合同,进一步说明双方合作正在深化,而非削弱。
综合种种迹象来看,特朗普的威胁并未对印度造成实质性影响。印度在回应时不仅态度强硬,而且在行动上也没有任何妥协迹象,完全不甩特朗普。
无论是从官方发言、能源结构数据,还是市场动向来看,印度完全没有停止购俄油的打算。
这种“明知美国不满,依然我行我素”的姿态,不仅让美国的政策威慑力大打折扣,也让外界看清了一点:在当前多极化趋势日益明显的国际格局中,即便是美国,也难以用单方面的政策强迫其他主权国家屈服。
也许,特朗普的“关税战”和“二级制裁”早已不是当初那把锐利的利剑,而更像是一种象征意义大于实效的政治工具。
当印度挺直腰杆、公开对抗时,美国的制裁大棒,真的还能起作用吗?
内容来源于 联合早报中文网首页 网友投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