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0

0

收藏

分享

2025高考录取释放残酷信号,4个就业难,3个铁饭碗失宠,2个避坑

司徒夜 · 18 小时前
1.jpeg

文|西九
编辑|司徒夜
<hr>今年的高考录取释放了一个残酷信号:
选专业就是选“人生”!
选专业就像买房子,当年的黄金地段可能变成如今的郊区。
曾经的冷门角落也可能成新中心。
选专业这事儿,怎么才能不踩坑、不后悔?
2.jpeg

4个就业难

按照目前的就业市场情况来看,大学选个好就业的专业极为重要。
以下这4个难就业的专业,希望大家能谨慎选择。
3.png

第一个是小语种专业。
曾经,这也是个很吃香的专业。
4.jpeg

尤其是同声传译,更是一份集体面与高薪于一体的工作。
但随着社会的发展,小语种专业在就业市场不再吃香。
因为现在各种人工智能的发展,使得机器翻译更加精准,性价比也更高。
5.jpeg

小语种毕业生的就业去向也处在一个尴尬的境地。
选择去小公司,小公司不愿也无力承担翻译人才的高薪。
就算有小公司愿意录取,也不会开出太高的工资。
选择去大公司,大公司每年与外国客户往来频繁,相关人员基本都具备相应的外语能力。
或者选择技术先进的翻译工具。
6.png

网上不少小语种毕业生现身说法。
“在北外学日语,毕业之后进入中央台,结果成了打杂的。”
7.jpeg

也有网友列举小语种毕业生在未来就业市场,可能面临的各种阻碍。
不仅局限于考公难,而且竞争越来越大。
8.png

小语种这个专业,就像网友说的:
“可以当作特长,但不能当作专业!”
9.jpeg

第二个专业是新闻传媒类。
科技发展得越快,“新媒体”对“传统媒体”的冲击就越大。
这直接导致电视台、报社等传统媒体就业岗位不断缩减。
在这种情况下,新闻传媒类毕业生想进入传统媒体工作难如登天。
10.png

从另一个角度来看,传媒类的专业壁垒太低。
随着自媒体发展得越来越快,“媒体人”的门槛越来越低。
每个拥有手机的人,都能成为“媒体”。
11.jpeg

这就导致相关专业的学生很容易进入这个行业。
比如汉语言文学专业,他们的文学功底更扎实,在新闻写作、编辑等岗位可能比传媒类专业学生,更具竞争力。
除非你对新闻传媒有极高的兴趣和天赋,否则很有可能在考研这条路上就出不了头。
12.png

第三个专业是法学。
法学曾被视为众多专业中的“精英专业”。
然而当怀揣法治梦想的毕业生,走进就业市场时,才体会到这个专业就业的“残酷”。
13.jpeg

从法学毕业生到成为一名专业工作者,中间还横亘着一道坎——法律职业资格证。
如果不考这个证,工作机会有限,而且待遇低。
现在好的岗位基本上都要求有律师执业资格证,而要取得这个证,又不得不在律所完成一年的实习,拿着最低的工资,干着最累的活。
实习一年,还要通过律协严格的考核,才能从预备役转成正式兵,拿到心心念念的职业资格证。
这无疑增加了不少时间成本和经济压力。
14.jpeg

即使拿到了证书,面对有限的岗位,也只能挤破头往前冲。
根据数据显示,2025年法学专业毕业生将达到40万。
如此庞大的数字,与有限的法学就业岗位,形成鲜明对比。
15.png

如果打算报考法学专业,一定要对未来的就业现状有心理准备。
16.jpeg

第四个就业难的是生物工程专业。
根据数据显示,生物工程专业在2021年-2023年连续三年被教育部列为“红牌专业”。
所谓“红牌专业”,就是失业率高、就业满意度低。
17.png

这个专业属于新兴交叉学科,为了赶上时代潮流,多所高校开设此专业。
这就造成毕业生越来越多,但国内知名的生物医药企业就那么几十家。
每年招聘的名额不超过百人。
18.jpeg

而且因为基本上属于研发岗,企业重视,离职率低。
相当于是“一个萝卜一个坑”了,大萝卜不走,哪有新萝卜的份儿。
所以很多生物工程专业毕业生都面临转行的纠结。
19.jpeg

更重要的一点是,如果你打算选择这个专业,就做好读研读博的准备。
因为现在的就业市场上需要的是生物工程高端人才。
学历一般的毕业生,就算能找到工作也是一些技术含量较低,自然薪资待遇也不高的岗位。
20.jpeg

3个铁饭碗失宠

曾几何时,土木工程在家长眼中,不仅是“铁饭碗”,更是“金饭碗”。
2008年,中国基建进入大爆发时期。
一系列基础建筑、房地产等遍地开花。
21.jpeg

社会的洪流将土木工程专业推到了高校专业金字塔的顶端。
那时候的土木人才就是“天之骄子”。
但时代抛弃你的时候,不会打一声招呼。
22.jpeg

从2020年开始,房地产暴雷、基建项目停摆,土木工程人才骤然“失宠”。
行业的衰落直接导致就业市场的寒冬。
23.jpeg

重庆大学土木工程专业分数线较十年前暴跌37分,某央企智能建造工程师岗位要求硕士学历,而传统施工员简历石沉大海。
曾经的“土木都是人上人”变成了“一入土木深似海”。
24.png

第二个难就业的铁饭碗专业是临床医学。
老话说:劝人学医,天打雷劈。
但以前的医学仍是大众心里的首选专业之一。
因为在医学领域仍秉持着“越老越吃香”的理念。
25.jpeg

不过在目前“僧多粥少”的情况下,医学专业也成了就业“老大难”。
近几年来,大众对规培生制度的规范化要求呼声越来越高。
所谓规培生,就是医学类专业毕业生毕业之后,需要先以住院医师身份在相关医院进行培训。
取得相关合格证书之后,才能成为一名合格的主治医师。
26.png

但目前,规培生领域存在的问题主要是:工作强度大,薪资待遇差。
去年26岁规培女医生在医院卫生间自杀的新闻还历历在目。
在她的遗书中写道:“心脏快跳出来了还是不能休息。”
27.png

与巨大的工作量相比,薪资待遇却不成正比。
根据去年的数据显示,规培生的月平均工资在3000元左右,最高可达到5000元。
28.png

令人绝望的是,就算你在规培生阶段取得合格证书,到真正的就业市场上学历也是一道难以跨越的“坎”。
今年2月份,广东省梅州市人民医院的招聘简历中。
对护士的要求都要博士研究生学历,年纪还必须在35周岁以下。
如此严苛的就业市场,不知道医学这个“铁饭碗”,还有多少人端得动呢?
29.png

第三个专业是师范类。
公务员、教师,这是众多家长心中最“铁”的两个铁饭碗。
但就如今的教师就业市场来看,这个铁饭碗未来极有可能面临极大冲击。
一方面,随着国家“双减”政策的逐步落实,学科类培训机构已经“自身难保”。
而这类培训机构恰恰是众多师范毕业生的重要去处。
如今,学科类培训机构大量裁员,很多师范毕业生只能重新寻找出路。
30.png

另一方面,对于想要进入教师编制的毕业生来说,“教师逐渐退出编制”无疑是一记惊雷。
2025年5月,湖北鄂州就发布公告,称要锁死中小学教师编制总量。
也就是说部分地区教师编制已经开始锐减。
31.png

天津的西青区已经开始新一轮教师编制改革,该地启用教师“考核制”。
合格的留用,不合格的辞退。
32.png

福建厦门的部分地区更是直接取消教师编制。
33.png

如今看来,教师不再是“一聘定终身”的号角正在吹响。
有专家预测:十年之后,将会有数十万教师过剩。
曾经的铁饭碗,未来可能也会“失宠”。
34.png

2个避坑

面对形形色色的专业选择,有两个“坑”普通学生一定要避开。
第一个是人工智能专业。
35.png

人工智能专业听起来很“高大上”,不少人也觉得毕业就能进入行业顶尖大厂工作。
但现实往往没有这么美好。
36.jpeg

目前全国有超过200所高校开设了这个专业,但具体的教学水平,一定是参差不齐的。
985、211高校拥有更多的教育经费、更优质的师资队伍,各类教育设施也更加齐全先进。
37.png

而一般大学只有羡慕的份,这也直接导致毕业生的实际水平差距巨大。
所以这个专业存在“高校毕业生吃肉,普通学校毕业生喝汤都难”的现状。
加上新兴专业的发展,需要时间来进行完善。
目前能够提供人工智能相关岗位的企业也不多,不少毕业生走出学校之后直接沦为“AI难民”。
38.jpeg

第二个需要避坑的是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
这个专业曾经也是个“王牌专业”,是众多家长与学子眼中的“香饽饽”专业。
但随着目前国际环境的风云变幻,我国对出口的需求已经远远大于进口。
39.png

国贸专业在课程设置上太过“表面”,毕业之后在求职期竞争力不足。
而且外贸企业更看重英语能力。
想要在此行业获得长久发展的话,可以采取“英语+小语种”的破局之法。
如果单纯学习国贸专业未来大概率会转为销售岗位,普通学生还是“避坑”吧。
40.jpeg

结语

其实,没有永远的冷门,也没有绝对的热门。
41.png

小语种专业的学生可以深耕“语言+行业”的复合能力,法学毕业生能在企业合规领域找到新蓝海。
42.png

就连曾被唱衰的土木工程,也在智能建造领域、环境友好型建筑等迎来新机遇。
43.jpeg

选专业不是押赌注,而是播种子。
重要的不是当下的土壤肥不肥沃,而是有没有持续扎根生长的韧性。
44.png

只要孩子有目标、肯努力,再难的专业也能走出康庄道。
毕竟,真正的铁饭碗,从来都是自己手里的本事。
45.jpeg


内容来源于 联合早报中文网首页 网友投稿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立即登录
司徒夜
TA还没有介绍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