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女篮亚洲杯半决赛翻车输日本这事,最扎心的不是输球,而是明知道问题在哪儿就是不改。
防守漏成筛子,三分线外让对手随便投,内线跟纸糊的一样,宫鲁明站场边指挥慢半拍的表情都被做成表情包了。
更憋屈的是大运会赢美国队那场,田媛媛几个小将的拼劲证明咱不是没人,但教练组宁可让状态下滑的老队员打满全场,也不肯给年轻人稳定出场时间。
这种新老交替的拧巴劲儿,和男篮前几年死活不放易建联退役的剧本简直一模一样。
真正要命的是战术思维还活在十年前。
现代篮球早就是三分+快攻的时代了,WNBA上赛季场均三分出手都破30次了,咱们还在那死磕内线硬凿。
李月汝在WNBA能拿双料第一,靠的可不是传统中锋打法,人家现在三分线外都能开火了。
反观亚洲杯被日本队投进15个三分那场,防守轮转速度比大爷遛弯还慢。
要说身体素质,咱们平均身高比日本高8厘米,但对方愣是用7秒快攻把节奏带飞了。
这种战术代差,跟当年女足被欧洲球队用身体碾压是一个道理——不是人种问题,是训练体系没跟上时代。
教练组的保守真不是第一次挨骂。
当年许利民带女篮的时候,李缘、韩旭这些新人都是敢往场上扔的,2018年亚运会夺冠靠的就是青春风暴。
现在宫指导手里捏着王思雨这种即插即用的后卫,非得等主力挖坑了才让上。
看看日本队怎么用混血球员马瓜斯蒂芬妮的,人家19岁小将国际大赛场均打25分钟,咱们刘禹彤大运会场均18分10板的数据,回国家队还是坐冷板凳。
这种论资排辈的用人机制,和日本J联赛当年死活不用三笘薫导致人才外流的情况何其相似。
李梦可能回归这事算是最后的救命稻草了。
但把球队命运系在一个人身上,这剧情在女篮身上已经上演过太多次——当年苗立杰陈楠退役后的青黄不接,直接导致女篮错过两届奥运会。
现在李月汝在WNBA练级确实是好事,但别忘了韩旭去年在纽约自由人场均才打9分钟,这种留洋质量跟日本球员渡嘉敷来梦在WNBA打主力的经历根本没法比。
要真说解决办法,学学日本篮协的“海外球员召回补偿机制”可能更实际,人家俱乐部放人出国打球,国家队比赛时企业队会给俱乐部发补贴的。
说到底还是考核机制在作祟。
上头要大赛成绩,教练组自然不敢用新人赌前途。
但看看隔壁日本女篮的卧薪尝胆,人家2013年亚锦赛输给咱们37分之后,硬是咬牙换了三批队员才磨出现在这套打法。
要是咱们还守着“老将保下限”的思维,等到李梦这批人真打不动了,怕是要走女足从世界亚军滑到亚洲二流的老路。
7月31号传出的教练组会议消息,要是还不把培养新人写进KPI,世界杯打完还得继续被球迷骂上热搜。
内容来源于 联合早报中文网首页 网友投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