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9日深圳大运中心,画面再次定格在中国女篮痛心疾首的时刻——81:90,半决赛告负亚洲杯卫冕梦碎。还记得一年前中国女篮高举奖杯、全队团抱痛哭的那个夜晚吗?那时的欢呼和荣耀仿佛还回荡耳边,谁能想到短短一年后,高光场面已成回忆,如今只剩无声落泪和成吨争议。
宫鲁鸣“双塔”方案彻底崩盘?
本场比赛登场的明星,无疑是2.26米的张子宇和韩旭组成的“双塔”,但这对高大组合并没成为中国的王牌,反而成了全场最大的争议点。宫鲁鸣帅印在手,依旧坚持老派打法,仿佛过往的“内线为王”还能克敌制胜。但现实狠狠打脸:日本队田中心全场射下7记三分、首节一人独砍21分,彻底点爆了中国的防线。
数据亮眼?错位里全是血泪
有意思的是,身高2.26米的张子宇篮下强打4投全中,8分无解。但当田中心一次次在外线出手,韩旭、张子宇的脚步明显跟不上。中国队全场外线三分被射成筛子,总共被投进12记,自己呢?只有7个。快攻得分比8:22,瞬间被吊打,失误更是多了整整6次。大家是不是想起了上次中国女篮三分被花式爆锤的场景?只不过,这一次,技战术迟迟未见改善。
控卫李缘表现“灾难级”?王思雨板凳坐穿
争议最大还不止在“双塔”,后场用人也是众矢之的。控卫李缘本场首发,数据直接劝退:24分钟0分0助攻,正负值-15,三分2投0中,还出现了运球砸脚这种“热搜级失误”。而替补王思雨——上场热身赛刚拿下19 7 7的优异数据,却全程被摁在板凳,直到末节才短暂登场,小爆发连续拿到5分,可紧接着又被换下。这操作,多少有点让人看不懂。不少圈内人发帖:“王思雨到底做错了什么?”还有人说:“扳不回局面,干脆直接放弃?”
锋线进攻黑洞,战术僵化被无限放大
再说之前被称为“拼命三娘”的张茹。18分钟只抢下2个篮板,面对日本小前锋山本麻衣,进攻端4中1,还没进状态就被对手“气走”。场上有个细节你注意到了吗?第三节张茹接球,明明对位是1.78米的小个日本后卫,但她却选择传球,最后直接24秒违例。这不是自信的技术流,而是迷失方向般的慌乱。
天才新星爆发,中国队射手没机会上场?
与日本队田中心外线肆虐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中国队三分最准的两位射手——翟若云(小组赛7中4)全场一秒没上场观战,田媛媛甚至直接没被选进这届名单。热搜评论直接炸了锅,“用人僵化、只迷信老路”几乎刷爆评论区。
宫鲁鸣坚持己见,赛后发言再引众怒
终场哨声一响,球馆瞬间沦为吐槽现场,“宫鲁鸣下课”的声音一度刷爆弹幕。他在赛后采访坚持说“双塔会是未来的方向”,但面对更关键的问题——比如为什么不用王思雨?为何防守一直不变?——却只字未提。更离谱的是顶级得分手李梦因“战术适配性”被弃用,她的9号球衣在更衣室角落无声落灰。中国女篮最缺外线火力的时候,你想起她了吗?
数据揭示的残酷现实
一组官方数据摆在眼前,是不是比情绪更能说明问题?三分命中率28%对42.9%;助攻16 vs 24,失误18次高出对手6次,篮板也落后,日本队田中心个人效率值高达23,而中国主力李缘-15,张茹-12。网友直接发问:“这样还谈什么卫冕?”
情绪崩盘,气氛冰点,谁为落败买单?
更衣室里的画面,估计不少球迷在新闻里都刷到了:韩旭低头泪眼,王思雨摔毛巾,黄思静安静整理绷带,全队都笼罩在沉闷气氛中。韩旭赛后面对“还坚持双塔吗?”的问题,沉默了整整五秒,低声说:“听教练安排。”画面感拉满,仿佛整队的无力感都被凝固了。
同类型争议,中国女篮会否走“男篮老路”?
聊到这你可能会问,这次失利是不是偶然?翻翻近几年中国男篮频繁换帅、死守旧战术、射手被雪藏的既视感,你有没有觉得似曾相识?在竞技体育日新月异的今天,谁还在强调空间感,谁还陷在身高情结里?去年的辉煌如果不能转化为真正的技战术进化,难道中国女篮也会重蹈男篮覆辙?
最后想聊一句,失利的不只是比分
这场比赛刷爆朋友圈,不单单是比分上的崩盘,更是体系、用人和决策上的集体塌房。你还记得去年中国女篮奇迹逆转、全队击掌庆祝的瞬间吗?如今却变成了场上的迷茫和赛后的无人负责。到底中国女篮该坚持“双塔”,还是应该彻底拥抱现代篮球?你有没有注意到场上的诀窍和隐忧?如果你也有共鸣或者不同见解,欢迎留言一起“吃瓜”,顺手来个点赞、关注,后续中国体育圈的那些大动作,咱们接着聊!
内容来源于 联合早报中文网首页 网友投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