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一到高考季,张雪峰的名字总会被家长翻出来刷屏。有人说他是“寒门贵子的指路明灯”,也有人说他是“制造焦虑的流量骗子”。这个东北大叔到底是谁?为啥他能同时被骂惨和捧爆?
张雪峰出生在东北小县城,靠读书考到北京,后来做直播给学生和家长推荐学校和专业。他的直播间排号要等好几天,很多家长觉得他说话直接,比如“新闻学别学,学了就是浪费钱”“文科就是给人打工的”,听着糙但敢说真话。可这些话总被教授们骂,说他误导学生,甚至有文科老师告他。
其实张雪峰挣的钱没传说那么夸张。他公开说卖书带货赚的都是薄利,直播间里喊着“几百万收入”,但实际利润没多少。他骑电动车穿老头衫,说自己挣的钱都给公司和团队了,连房子都不想买,“北京太堵,骑电驴反而快”。可他真这么“清贫”吗?没人知道,但家长都信——至少他说话不藏着掖着。
很多家长说,张雪峰的建议真有用。有个河南家长说:“我家娃分数一般,他直接说报啥学校性价比高,比那些辅导班靠谱。”可也有家长觉得他太功利,比如孩子喜欢文学,张雪峰直接怼“别学,学了没活路”。这话说得家长又气又纠结:要听真话,可真话伤人。
张雪峰最近宣布暂停直播,有人说他怕被骂,有人说他赚够了,还有人说他“得罪太多人了”。但他在采访里说得很明白:他就是个普通人,说话直接,给建议也只讲现实。比如他女儿考完大学想让她先工作一年,“去我公司当助理,赚点经验比死读书强”。
有意思的是,张雪峰自己也承认,那些争议言论其实帮他火了。比如“新闻学坑人”被骂上热搜,但骂的人越多,看直播的人也越多。他甚至觉得这样挺好,“总比没人听我说话强”。可家长心里清楚,他为啥敢说这些话——有人捧他,也有人用钱投票。
现在网上吵得凶,但没人能说清他到底对不对。有人说他“不是好人但也不是坏人”,因为他既收钱又给建议,既骂人又帮人。比如有家长问新闻学该不该报,他说:“真喜欢就去复旦,不喜欢就别糟蹋分数。”这种“双重标准”反而让家长觉得真实——他就是个普通人,有利益也有底线。
张雪峰火了这么多年,家长还在看他直播,骂他的人也在看。因为不管他怎么说,至少他敢说。现在他暂停直播了,但关于他的争论还在继续。有人等他回来,有人盼他消失,但更多人可能在想:要是连这种“真话”都没了,家长和孩子还能信谁?
内容来源于 联合早报中文网首页 网友投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