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0

0

收藏

分享

真相出炉?印度犯下兵家大忌,误判中国导弹射程,战机才会被击落

北大王勇教授 · 昨天 12:21
时隔近3个月,印巴空战的真相出炉了,印度犯下了兵家大忌,误判了中国霹雳15导弹的射程,“阵风”战机才会被击落。那么,“阵风”被击落的真相真的是这样吗?印度空军未来该如何发展呢?
先来回顾一下今年5月初的这场印巴空战,按照路透社披露的消息,当时印度空军在克什米尔附近展开空袭行动,试图打击巴基斯坦一侧的目标。而巴方随即出动歼-10C战机进行应对,装备的就是PL-15远程空对空导弹。据统计,双方参与战机高达110架,规模之大,在南亚几十年的空战史上都罕见。
1.png

而空战的结果大家都心知肚明,就是巴基斯坦的歼-10C战机使用PL-15导弹,在200公里外击落了印度的“空中王牌”阵风战斗机,至于击落的战机数量,到现在都没有个准信,巴基斯坦方面宣称是5架固定翼飞机,而印度军方也只是承认有战机损失,但未公布具体数量。
这场空战发生之后,全球的军火市场发生了极大的变化,法国达索公司股价一度下挫,印尼等曾订购“阵风”的国家开始重新考虑订单,有意转向中国战机,这背后的逻辑很简单,既然“阵风”被歼-10C击落了,那它的实际战力就要打个问号。
但对中国军工来说则是一个现实版“军贸广告”,有实战,有击落记录,有技术压制,还有配套电子战和信息战优势,对于那些还在考虑买美法俄装备的国家来说,这是一次鲜活的对比,中国武器不仅便宜还能打,这也难怪印尼等国突然重新评估阵风采购合同。
2.png

尽管双方已经停火,但路透社还没有放弃挖掘“阵风”被击落的真相,经过3个月的调查,终于给出一个结论,不是“阵风”不够强,而是印度高层情报严重失误。根据两名印度官员和三名巴方人士提供的说法,印度空军原本认为霹雳15导弹射程只有150公里,结果战斗中导弹是从200公里以外就发射,印军战机飞行员根本不知道自己已经进入敌方射程,完全没有做规避动作。
这就暴露出印度的情报系统出现重大问题,情报误判敌方武器性能,这对任何一个国家的空军来说都是灾难。更要命的是,这已经不是印度第一次在军事对抗中吃这种亏。早在2019年,印度空军就曾在克什米尔上空被巴方击落一架米格-21战机,后来印度还试图用“击落F-16”来挽回颜面,结果被国际机构打脸,如今“阵风”也被打下来,再怎么嘴硬也难以掩盖现实。
实际上巴基斯坦不光靠导弹赢了这场空战,依靠的更多是体系。报道中还披露,巴方在这场战斗中使用电子战手段,来干扰印度的通讯和雷达系统。更重要的是,巴基斯坦军队建立了更完整的“杀伤链”系统,能更快发现敌人、进行决策、并发动打击。
3.png

而这个系统包括中国制造的武器和设备,还有一套自主研发的数据链系统Data Link 17,甚至与瑞典生产的侦察机也进行了整合,这些设备可以共享雷达信息,使得歼-10C战机在不开雷达的情况下,也能精准锁定目标并发起打击。
反观印度买武器像逛超市,美制的、法制的、俄制的样样都有,结果就是系统之间很难兼容,数据难以共享,情报流通不畅,这也让印度在现代空战中越来越难占据主动。因此,这次空战对印度来说,远比表面上的“一架阵风被打下来”严重得多,例如内部要怎么处理情报失误、指挥体系混乱和电战能力不足,这些都是要印军接下来面对的难题。
可以说,印度这次空战吃了一个很大的哑巴亏,情报部门失职、军队系统整合差、嘴硬回避现实,加起来就造成了现在这种被动局面。而印度空军想要发展,就必须正视自己的错误,重视体系化作战,毕竟军事实力是基础,但信息掌握才是胜负关键,当你对敌人的导弹射程还停留在十年前的认知,那哪怕你坐着全球最先进的战机,也一样只能变成一堆废铁。
4.png

总结这次事件,“阵风”战机被击落的一个关键点就是印度情报误判,这无疑是兵家大忌,而印度犯下的另一个错误就是缺少体系化作战,只是一味地采购别国的先进武器,从而忽略体系化作战的重要性,而这两点加起来才是“阵风”被击落真正的原因。

内容来源于 联合早报中文网首页 网友投稿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立即登录
北大王勇教授
TA还没有介绍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