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仅在今日头条发布,谢绝转载
当特朗普的关税大棒突然砸向印度,莫迪政府才惊觉:左右逢源的好日子到头了。而此时与中国交手半年的美国务卿鲁比奥,用一句话定义了中美新关系“进入战略相持期”。
自独立以来,印度凭借地缘优势,在东西方阵营间玩得风生水起。一边加入美国主导的“印太战略”制衡中国,一边从俄罗斯低价采购军火和能源,既在G7峰会上谈笑风生,又在金砖国家会议中占据席位。
这种“两边通吃”的策略让印度获得了惊人的战略红利,但这一套在特朗普重返白宫后彻底失灵。
特朗普的关税大棒一顿乱砸,直接对印度加征25%关税,理由是“印度购买俄油变相资助俄罗斯”。
特朗普这话说的冠冕堂皇,若真为遏制俄乌冲突,美国大可直接切断俄罗斯SWIFT结算系统或加大对乌军援,而非拿印度开刀。
所以特朗普对印度下手的真实动机,其实是印度倒卖俄油的行为,这不仅削弱了西方对俄能源制裁的效果,更动了美国能源巨头的奶酪。这些传统油气企业恰是特朗普的核心金主。
莫迪对此或许始料未及,毕竟就在几个月前,他还在公开呼吁印裔美国人支持特朗普竞选,如今却遭“背刺”。更讽刺的是,印度长期自信能在美俄之间“通吃”,既采购俄制S-400导弹,又加入美国主导的“印太战略”围堵中国。
但特朗普的关税大棒撕破了这层伪装:骑墙战略的代价,就是终将面临选边站队的绝境。
然而,印度的困境不止于美国,欧盟对其大量进口俄油早已怨声载道,而印度在金砖国家和上合组织中的表现同样引发质疑。作为金砖成员,印度对扩员和本币结算等关键议题消极应对,在上合框架内,它又对安全合作屡屡技术性阻挠。这种“既蹭红利又不买单”的姿态,逐渐让盟友失去耐心。
在这种情况之下,印度不得不思考自己应该怎么做了,就在此时美国国务卿鲁比奥的一番表态意外成为转折点。他在福克斯电视台采访中承认,中美关系已进入“战略相持期”,并强调“全面贸易冲突将让全球受损”。这番言论被解读为美国对华政策的务实调整,尽管矛盾仍在,但短期内谁也无法击垮对方,只能寻求共存。
鲁比奥提到的“两件事”尤为关键:一是中美需直面长期摩擦,二是美国需补齐自身短板。暗示美国的对华遏制策略已遭遇瓶颈。
例如,美国试图通过芯片禁令打压中国,却反促中国半导体产业加速自主化,在新能源领域,中国光伏和电动车已形成全球碾压优势。这种“杀敌八百自损一千”的困境,迫使美国不得不暂缓攻势。
中美关系的这一变化,直接冲击印度的战略算盘。过去,印度之所以敢在东西方间摇摆,正是赌定中美对抗会持续升级,自己可坐收渔利。但若双方转入相持阶段,印度作为“棋子”的价值必然下降,因为美国不再需要不计代价拉拢印度。
当然印度可以选择想日韩一样对美妥协,但从现在的情况来看,印度并不愿意,但又缺乏与美国直接打贸易战的底气。
所以俄外长拉夫罗夫此时适时喊话,呼吁重启中俄印三边机制,无疑给印度递来一根救命稻草。
于是印度开始对华释放友好信号,据印媒报道,莫迪政府此前跟随美国对华技术封锁,甚至禁用TikTok等中国APP,然而印度拟放宽中企准入限制,旨在促进本国制造业发展。
其实与印度缓和关系对中国也是有益处的,就像中方一直说的,印度是搬不走的邻居,中印关系应当是“龙象共舞”。
对中国而言,吸纳印度加入"去美元化"阵营能分化美印关系,对俄罗斯来说,维持印俄军火贸易关乎战争经济存续。
但莫迪的抉择仍面临国内阻力。印度国内的民族主义情绪可能阻碍其彻底倒向中俄。更现实的路径或是“有限合作”:在能源、基建等领域借力中俄,同时保留与西方在科技、军售上的勾连。
不过,这种“骑墙2.0”版本能否奏效,取决于特朗普接下来的行动,若美国进一步祭出二级关税,印度的回旋余地将所剩无几。
莫迪现在的面临的处境已经能够说明一个问题,“骑墙”换不来真安全。
不过话说回来,美印顺差只有500亿美元,所以特朗普的关税大棒对印度经济总体影响并不大,再加上与中俄之间的贸易,印度的确有硬钢美国的资本。
内容来源于 联合早报中文网首页 网友投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