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陕西、山西、河南等8个省份的考生,最近可能都在盯着模考分数算排名。但你们有没有想过,分数刚过一本线,真能上985?新高考首年的录取规则变动,藏着比分数更重要的“漏洞”,去年隔壁省就有考生用二本分数进了211,关键看你会不会用规则。
先说批次合并这事儿,今年8省都取消了一本二本线,改成“本科批”。你们可能觉得分数参考更简单了,其实反而容易踩坑。原来二本院校里的计算机、临床医学这些热门专业,现在和一本院校专业在同一个批次招生,家长和考生盯着这些专业报,分数肯定涨。比如2021年广东首年新高考,原二本的广东财经大学会计学专业,录取位次比2020年涨了1.2万,直接超过部分原一本院校。
反过来,原一本院校的冷门专业,比如某985的考古学、冶金工程,往年靠一本线“保护”,今年没了批次线,家长怕专业不好就业不敢报,就可能断档。2022年湖北新高考首年,某211大学的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录取位次比2020年降了1.8万,有考生刚好踩线进了。这种“冷热反转”每年首年都有,就看谁胆子大、信息准。
再说说专业组,现在志愿是“院校+专业组”模式,一所大学会拆成好几个专业组。这里面有个规律:“干净”的专业组分数肯定高。啥叫“干净”?就是专业组里全是热门专业,比如某医科大学的“临床医学5+3一体化”单独成组,不用调剂,家长敢冲,2023年浙江新高考,这个专业组比学校其他组位次高了3万多。
但如果一个专业组里既有热门的临床医学,又有冷门的基础医学、公共卫生,家长怕被调剂到冷门专业,就不敢报,这个组的最低位次可能掉很多。去年江苏有个医科大学的混合专业组,最低录取位次比单独热门组低了2.5万,有考生抱着“大不了调剂”的心态报了,结果正好录到临床医学。这种“赌一把”的思路,在首年反而容易成。
招生计划的变动也得注意,尤其是上游高校的扩招。比如2024年上海交大、复旦、南大这些顶尖985,在你们省的招生计划如果比去年多了100个,那报这些学校的考生就多了选择,原来可能报厦大、西北工大的考生,就会往上冲,导致厦大、西北工大的录取位次下降。
2023年四川新高考,中科大扩招了50人,当年四川大学的录取位次就比前一年降了800多位。你们填志愿前,一定要去阳光高考网查这些上游985的招生计划变化,别光盯着目标学校的计划,上游一动,下游跟着变,这是很多家长容易忽略的点。
新增的高校和专业是最容易捡漏的。有些学校是首次在你们省招生,比如今年某省外的双一流高校,第一次在河南招人工智能专业,因为没往年数据,家长不敢报,分数可能很低。2022年山东新高考,南方科技大学首次在山东招数据科学专业,录取位次比同层次学校低了1.5万。
还有新增专业,比如高校为了适应新高考开的“智能建造”“量子信息科学”,这些专业名字听起来新,家长不了解,第一年招生分数往往不高,但其实就业前景不错,比如智能建造现在很多建筑企业缺人,起薪比传统土木工程高20%。这些“第一年专业”,就是给信息敏感的考生留的机会。
最后说个争议点,冷门专业到底值不值得去。有家长问,985的考古学和二本的计算机,选哪个?我身边有个例子,2020年湖北老高考,一个同学分数刚过一本线,报了某985的档案学(冷门专业),毕业时考公,985学历直接过了很多岗位的“名校门槛”,现在在省档案馆工作,比同年读二本计算机、现在在小公司做程序员的同学稳定多了。
而且985有转专业机会,大一成绩前10%就能转,就算转不了,辅修个热门专业,或者跨专业考研,985的平台资源比二本好太多。去年某985的冷门专业毕业生,跨考计算机研究生的成功率是35%,比二本计算机专业考研成功率高20%。专业可能变,但学校的牌子,是跟一辈子的。
当然,这些漏洞不是年年有,新高考首年信息不对称最明显,第二年大家都懂了,漏洞就堵上了。你们现在要做的,就是把批次合并、专业组、招生计划这些规则吃透,别只盯着分数排名,多花时间研究学校的专业组构成、上游高校计划变化,说不定今年9月,你就能拿着比同学低50分的成绩,走进985的校门。机会就这一次,别等分数出来才着急,现在开始准备,来得及。
内容来源于 联合早报中文网首页 网友投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