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0

0

收藏

分享

2025 年高考最残酷的现实:本科高校剩余大量名额,家长却不敢报考

春蚕到死丝方尽 · 前天 20:27
一张本科文凭的价格是二十万。这不是一个假设,而是许多家庭在2025年夏天要面对的账单。
分数线可以降,大学的门可以开得更大,但那笔沉甸甸的学费,却是一道过不去的坎。
为什么会发生B呢?根本原因在于A。这是一个很常见的逻辑。但是在教育这件事上,逻辑好像反过来了。为什么本科学校降了25分,还是招不到人?因为那笔每年三万块的学费,像一堵墙,堵在了很多家庭面前。
湛江科技学院的招生老师,可能想不明白这个问题。6091个空位,这个数字明晃晃地摆在电脑屏幕上。而在广东,有7万多名物理类考生,分数都达到了填报征集志愿的资格。人是有的,但人没有来。
道理很简单,上学要花钱。
李女士家住茂名,她和丈夫在电子厂打工,两个人加起来一个月能挣8000块。除去吃喝和房租,一年下来,能存3万块是很好的年景了。湛江科技学院一年的学费是31800元。这意味着,他们夫妻俩辛苦一年,不吃不喝,才刚刚够孩子一年的学费。
上个大学要花掉一个普通家庭四年的全部积蓄。
这笔账,不止李女士家在算。江西科技学院的学费是28000元,对于当地农村家庭来说,这是他们三年才能挣到的钱。黑龙江外国语学院的学费是26000元,一个普通工人家庭要为此节衣缩食一整年。
钱花出去了,买回来的是什么?
1.jpeg

一个本科文凭。在过去,这四个字很有分量。但现在,家长们心里要打个问号。他们看到太多新闻,某某名校的硕士生去送外卖,某某本科毕业生每个月工资只有3000块。
广州工商学院公布过一个数字,他们的毕业生,平均起薪是4200元。而当地专科毕业生的工资,比这个数字只低800块。
这笔账就更清楚了。
多花十几万的学费,毕业后每月只多挣几百块钱。
家长们需要用12年的时间,才能收回这笔多付出的教育投资。这还不算利息。很多人觉得,这笔钱还不如存进银行。
学历的价值在降低,这是一个事实。特别是这些收费昂贵的民办本科学历。一位在互联网公司负责人事的员工说,他们在筛选简历的时候,如果有的选,基本不会看民办本科的。这不是看不起谁,而是以前招来的几个,专业能力确实不行,干活也不踏实。
用人单位已经开始实际衡量不同学历的价值了,家长们自然也会。
2.jpeg

那么,这些学校的教学质量,真的值一年三万块的学费吗?
一位在民办高校工作过的老师说,他们学校连一个正经的实验室都没有,但敢开设人工智能专业。上课就是老师在上面念课本。这种课程,和网上找一些免费的视频课程,可能没有太大区别。
与其说是办教育,不如说是卖文凭。
当家长们发现,花大价钱可能买回来一个含金量不高的文凭,并且这个文凭在找工作时也帮不上大忙,他们自然会选择放弃。
降分数不降学费,家长们不买账。
这个情况,和前几年的房地产市场有点像。房子卖不出去,开发商选择降低首付,而不是降低总价。看起来买房的门槛低了,但总的负担一点没少。
高校也在玩这个游戏。降分,显得学校很亲民,好像在给考生机会。但学费不降,家庭的经济压力没有丝毫减轻。
3.jpeg

更让家长们无法理解的是,一些学校明明自身条件很一般,收费却很高。
湛江科技学院的位置在粤西,远离珠三角的经济中心,没有什么地理优势,也没有全国出名的专业。但它的学费,却定得比广州的一些同类学校还要高。有家长在招生群里直接问,你们这是按照一线城市的标准收费,却提供县城水平的教育吗?
这个问题,学校很难回答。
他们似乎也没想明白问题出在哪里。广州华立学院,有钱去建一个豪华的体育馆,却没钱去更新一下图书馆里那些陈旧的图书。
学校宁愿花钱请明星,也不愿意降低学费。
这种操作,让家长们觉得,学校关心的不是如何教好学生,而是如何把学校包装得更好看,好收取更高的费用。
当教育变成了一门生意,学生和家长就成了消费者。消费者在花钱之前,总是要掂量一下,这件商品到底值不值这个价。
现在看来,很多家长用自己的选择给出了答案:不值。
4.jpeg

学校招不到人,还有一个更深层的原因,那就是生源在减少。
这个变化是缓慢的,但影响是巨大的。2016年,是中国出生人口的一个小高峰,那年有1786万人出生。这些孩子,到2025年正好参加高考。而在这之后,每年的出生人口都在下降。
2016年出生的人口,比高峰期少了整整400万。
这意味着,未来的高考生会越来越少。蛋糕变小了,抢蛋糕的人却还是那么多。那些收费高、质量差、没有特点的民办高校,会是第一批被饿死的。
2024年,已经有13所民办高校停止招生了。这个数字在未来几年,只会增加,不会减少。
这是一个无法回避的现实。对于这些民办高校来说,寒冬才刚刚开始。他们过去那种躺着就能把钱挣了的好日子,一去不复返了。
在这场招生困局中,最无奈的,其实是那些分数不高不低的考生家庭。他们渴望一个本科文凭,觉得踮起脚尖就能够到,但一看学费单,又只能无奈地缩回手。
高等教育,正在把人分成两类。有钱的家庭,可以花钱去买一个民办本科的入场券。而普通家庭,只能面对现实,去选择更便宜的专科。这种因为金钱导致的分化,比分数带来的差距更让人无力。
5.jpeg

有位网友说,中国的家长是全世界最舍得为孩子教育花钱的。如果连他们都觉得上不起学了,那说明问题真的很严重。
用人单位在招聘时,已经不看民办本科的简历了。
当教育和金钱捆绑得越来越紧,当文凭的价格远远超过了它本身的价值时,人们就会用脚投票。2025年的高考招生,就是一次集体的投票。
湛江科技学院的老师,面对6091个空缺,也许应该换个思路。降25分解决不了问题,如果把31800元的学费降一半呢?
这个问题,可能比任何复杂的教育理论都更接近答案。

内容来源于 联合早报中文网首页 网友投稿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立即登录
春蚕到死丝方尽
TA还没有介绍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