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0

0

收藏

分享

贝森特发文谈中美关系,不小心露出底牌,虽立即删文,但为时已晚

政经学人 · 8 小时前
7月31日,美国财政部长贝森特在社交媒体上发布了一条颇具争议的推文:“我相信我们已具备条件达成一项惠及我们两个伟大国家的协议。”这条平淡却含义深远的声明,仅仅悬挂在网络上几分钟便被迅速删除,然而,这一“尴尬操作”已经被全球媒体抓包并广泛传播。谁曾想,这本是小概率的失误,竟然暴露了美方心中隐而未宣的真实心态——美国急切期望与中国达成贸易协议,并且对目前的关税休战局面远比外界预期乐观。
这条推文的发布时机极为微妙,足以引起市场和观察家的高度关注。它发生在中美第三轮经贸谈判刚刚在瑞典斯德哥尔摩落幕后48小时内。谈判取得了关键性进展——双方同意将原计划于8月12日到期的“关税休战”延长90天,这意味着双方均对未来合作持续持开放态度。官方声明中,美方始终保持谨慎,强调需要“总统最终批准”,回避具体表态。
1.jpeg

然而,贝森特的一句“不经意”承认却动摇了这种表面上的谨慎态度。他公开承认了协定已经有了“雏形”,且强调这将惠及“两个伟大国家”,这与他在谈判中对中国产能过剩和支持俄罗斯石油贸易的强硬批评形成了鲜明对比。美国财政部后来解释删文原因是“图片显示异常”,但外界普遍认为这不过是掩饰美方战略稿子的破绽罢了。
<hr>中美贸易博弈的微妙局势

这一事件背后的故事错综复杂,正如中美关系这只盘根错节的巨兽,稍有风吹草动就牵动全球神经。贝森特的“手滑”,恰巧映射了美方内心的矛盾:一方面嘴上还在对中国唱“硬调”,一方面又不得不承认依赖和妥协的重要性。
美国在谈判桌上的强硬姿态,本质上反映了一个事实——**“高关税不可持续”。**这句话的背后是美国经济现实的焦虑。最新数据显示,美方对华出口连年下降,产业链断裂带来的震荡显而易见——尤其是5000亿美元的双边贸易额基础上,不稳定因素层出不穷。
而中国则由一套行之有效的“三维防御体系”撑起底气:

  • 能源自主权: 中国每日进口约200万桶俄罗斯原油,约占俄罗斯总出口量的30%,不仅享有价格折扣高达25%至30%,且多采用人民币结算,规避美元支付风险。这让中国在能源安全上立于不败之地。
  • 关键矿物霸权: 中国掌握全球90%的稀土加工产能,并能对石墨出口进行严格管控。数据显示,如果美国遭遇石墨供应紧张,电池成本将急剧飙升300%。而镓和锗的限制,则直接掐住了美国半导体产业的“咽喉”,形成极具战略性的牵制。
  • 金融核选项: 中国持有约7500亿美元美国国债,并运营人民币跨境支付系统(CIPS),在必要时可以挑战美元在国际贸易中的主导地位。
正是在这三重压力之下,贝森特不得不在谈判中“确认加速向美国输送稀土磁体”,显示出中方措施效果显著。
2.jpeg

<hr>美国的真实诉求:欲蓄势待发的底牌

在这场你来我往的经济博弈中,美国其实有三大核心诉求:

  • 通过关税暂停换取供应链稳定
美国极其担心9月18日可能自动触发的58%惩罚性关税,将引发供应链崩溃和全球震荡。10%低税率的维持至11月,成为其通过贸易战获得喘息的关键。正因如此,前总统特朗普公开报道称“会谈非常顺利”,试图释放缓和信号以安抚市场。

  • 能源与科技利益置换
美国页岩油产量逼近每日1300万桶,急需中国这样的大市场输血抢占份额。但俄罗斯原油价格相较却低得多,美油无力竞争。美国试图以“放宽AI芯片限制”为筹码,换取中国减少对俄能源依赖,遭中方断然拒绝。中国公开反驳:“能源安全是主权,不接受任何外部指令。”

  • 名为“去风险”,实为技术围堵
贸易战之外的技术封锁成为重心。从日内瓦的磁体问题,到伦敦将“两用技术”纳入管控,再到瑞典将新能源、半导体列入讨论,美方显然想围堵中国的高科技崛起。数据透露,2025年中国固态电池产能预计将突破50GWh,而芯片自主率提升至26%。反制的威力日渐彰显。
<hr>“删文”曝出的不仅是失误,更是美国压力的写照

贝森特删除的这条推文里,隐藏的其实是战略疲态和真实焦虑。美方在关税战中的优势逐渐削弱,其底牌“满意现状”被提前曝光。事实证明,当握有关键资源和能源的中方能坚定反击时,贸易摩擦中的强硬派也不得不露出妥协的姿态。
这场旷日持久的贸易博弈,眼下已经出现转折。未来三个月内,美国政府将面临艰难抉择:是继续挥舞关税大棒,还是承认和平共处、互惠互利的现实呢?
毕竟,在这场博弈中“不可替代的关键资源”就像是一把锋利的双刃剑,一旦握在对方手中,再精妙的谈判策略也无法掩饰底牌竞猜的被动。
3.jpeg

<hr>现实里故事的温度

说起这场贸易战背后的企业故事,华为、宁德时代和中远海运等中国巨头成为了战场上的关键棋子。华为由于芯片供应受阻,曾一度陷入瓶颈,但通过自主研发和供应链多元化策略成功逆袭。宁德时代更是凭借稀土技术优势,牢牢占据全球新能源汽车电池供应链第一梯队地位。
而在美国,许多中小型出口企业正在这场贸易紧张中苦苦挣扎。数据显示,约有60%的美国制造商在贸易战期间遭遇订单缩水,供应链频繁中断,经营业绩受到冲击。经济学家们提醒,美国必须权衡短期的政治利益与长期的经济健康,谨防“自伤式”损害。
值得一提的是,贝森特在公开发文前的内部会议上,私下向华尔街透露:“关税大战并非无解,只是时间问题,高关税负担难以持续。”这段话后来通过里应外合,成为此次删文风波的一条线索,极具代表性。
4.jpeg

<hr>未来展望:这场博弈何时终结?

眼下的贸易战,已然不单是一场税率的数字游戏,而是中美在能源、科技和金融体系层面的深度较量。未来90天的关税休战延期只是暂时的缓和,真正考验双方智慧和耐心的,将是一系列更为纷繁复杂的合作与对抗。
专家普遍预计:

  • 中方将继续深化能源和关键矿产布局,巩固金融备选方案
  • 美方在技术封锁上会日益加码,但效果将受限于中国的自主创新能力提升
  • 贸易谈判将继续成为双边关系的重要“试金石”,但更多博弈可能转向多边贸易体制和国际规则层面
总体而言,这场“关税冷战”恐怕不会很快结束,但对双方来说,合作共赢终究是理性的必然选择。
<hr>
5.jpeg

结语:破局的关键在于认清“底牌”

贝森特的“手滑删文”成为了这场博弈中一个细小却极具象征意义的节点。它提醒所有关注者——在全球经济风云变幻的大棋局中,真实底牌终究会露出冰山一角。
未来的贸易关系,必须基于现实的利益和互信,而非一味的对抗与障碍。**大家怎么看待美国财政部长贝森特的这次“摊牌”失误?你认为中美贸易战还有那些关键变数和突破点?**欢迎在评论区大胆发表你的看法,让我们一起解读这场正在重塑未来世界经济格局的博弈!
<hr>参考资料


  • 美国财政部官方声明,2024年7月。
  • 《国际能源经济评论》,2024年第2期。
  • 中国海关总署统计数据,2024年第一季度。
  • 美联储和华尔街分析报告,2024年7月。
  • 《稀土战略与全球供应链》研究论文,中国科学院出版社,2023年。
  • 彭博社、中新社和路透社多家媒体报道汇总,2024年7月。
<hr>如果你是投资者,企业家或者经济观察者,你认为贝森特这次“失误”会带来怎样的影响?中美未来的合作和竞争,将会对全球经济格局产生什么震荡?留言告诉我们你的看法,一起洞察时代的脉络!

内容来源于 联合早报中文网首页 网友投稿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立即登录
政经学人
TA还没有介绍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