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经贸谈判于7月28日至29日在瑞典斯德哥尔摩落下帷幕,双方达成共识,将暂停执行的24%对等关税展期90天,试图为半导体供应链、新能源补贴等深层矛盾争取谈判窗口。
然而会谈余温未散,美国财政部长贝森特旋即变脸,高调渲染“全球联盟施压中国”的态势,宣称中国经济模式面临麻烦,必须尽快达成交易。
这一戏剧性转折不仅暴露了美方谈判策略的本质,更折射出美国在内外压力下的焦虑与矛盾,以及战略筹码中的深层角力。
关起门来想当老大
很多人好奇,这帮人在瑞典到底谈了些什么,能让美国人这么快就撕破脸?其实说出来也简单,美国人这次根本不是来“谈”的,是来下命令的。
他们的核心要求就一个:中国,你以后不准再买俄罗斯和伊朗的石油了,这话听着是不是有点霸道?这已经不是贸易问题了,这简直是想把手伸到别人家的厨房里,规定你今天用什么锅、烧什么菜。
对美国来说,这算盘打得噼啪响。要是中国真听话了,那不仅能帮着他们一起收拾俄、伊这两个“老对头”,更重要的是,等于向全世界宣告:看,连中国这样的大家伙,都得听我的。这面子,可比多卖几架飞机大多了。
为了让你乖乖听话,威胁手段也准备好了,简单粗暴:不听?那就给你加100%的关税!这哪是谈判,这分明就是拿枪指着你脑门说:“签了它!”
但美国人似乎忘了,中国不是几十年前那个积贫积弱的国家了,买谁家的石油,怎么保障自己的能源安全,这是一家人的命根子,怎么可能让外人说了算?这种触及主权底线的要求,得到的回答只能是一个字:滚。所以,谈判崩了,一点也不奇怪。
谈不拢就往你身上泼脏水
在小黑屋里没占到便宜,美国人立马就启动了B计划——既然硬的不行,那就来阴的,用舆论把你搞臭。贝森特那通“中国崩溃论”的喊话,可不是一时冲动,而是经过精心包装的三板斧。
第一斧,就是唱衰你的经济。贝森特说中国的房地产市场顶不住了,经济要完蛋,听起来挺吓人,但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前脚才刚上调了对中国经济的增长预期,这是专业机构拿数据说话,你贝森特张口就来,到底谁更可信?
中国这几年主动挤压房地产泡沫,确实很痛,但目的就是为了换条新赛道,现在新能源、高科技这些产业顶上来了,经济结构比以前健康多了。美国人自己一遇到问题就只会印钱,看到别人在刮骨疗毒,反倒觉得人家快不行了,这是什么逻辑?
第二斧,是说你没朋友。那句“全世界都站在美国的身后”,喊得那叫一个响亮,可他敢摸着良心问问,那些所谓的“盟友”,有几个是真心实意的?
今天逼着人家买你又贵又不好用的能源,明天又强行砸开人家的农产品市场,把人家农民的饭碗都抢了,这种做法,换来的是盟友还是怨气?巴西总统卢拉公开说“我们不需要皇帝”,这话不就是说给美国听的吗?自己怎么对待朋友的,心里没点数吗?
第三斧,是嫌弃你家的东西。说中国的廉价商品让全世界都讨厌,这话就更有意思了,想当年,中国拿几亿件衬衫换你们一架飞机的时候,你们可不是这么说的,那时候你们笑得比谁都开心。
现在中国的东西还是物美价廉,抢了你们的市场,你们就说讨厌了,行,那中国不卖便宜的了,搞芯片,搞高科技,卖贵的,这总行了吧,结果呢?你们又搞技术封锁,这也不让卖那也不让卖。说白了,就是不想让中国好过,既不让你赚辛苦钱,也不让你赚技术钱。
一套组合拳两种出招式
把这两件事连起来看,美国人的套路就一清二楚了,这不是什么情绪失控,这就是一套设计好的组合拳,分两步走。第一步,关起门来极限施压,直接提最过分的要求,用最狠的手段威胁,看你服不服软。这招对付一些小国可能管用,但对中国显然不好使。
第一步失败了,马上就走第二步:发动舆论战,把你塑造成一个内忧外患的“病人”,目的就是为了动摇国际社会对你的信心,吓跑想跟你合作的伙伴,为你下一步的发展制造障碍。
所以你看,从谈判桌上的“命令”,到媒体镜头前的“唱衰”,虽然方式不同,但目标是完全一致的,就是想通过各种手段把你压下去,让你最终不得不回到他们设定的轨道上来。
结语
从瑞典的沉默离场,到华盛顿的高声叫嚣,美国这套“谈不拢就抹黑”的流程,我们算是看明白了,但这套操作下来,暴露的并不是中国的什么“危机”,反而是美国自己面对新世界格局时的黔驴技穷。
当你的“故事”跟现实数据对不上,跟全球大多数国家的真实感受相违背时,你讲得再大声,也只会变成一个笑话。
最终,这场闹剧只是再次证明了一个简单的道理:靠霸权和谎言行走的时代,正在慢慢过去。想赢得尊重,还得靠实实在在的平等和真诚。
而且,随着中国开始不断的减少对美国进口的依赖程度,中美贸易份额也在逐渐缩小。所以,是否从美国进口商品,对于我们国家整体的经济发展来说,其影响是微乎其微的。现在,和我们国家第一大的贸易伙伴并非美国,而是东盟国家。只有做到互利共赢,平等互惠,才是让中美之间走向合作这条正确的道路。
信源:
特朗普宣布美韩达成贸易协议 将对韩征收15%关税——2025-07-31 10:16·中国新闻网
美国财政部长竟威胁:中国买伊朗和俄罗斯石油,得谈谈——2025-07-22 09:13·观察者网
内容来源于 联合早报中文网首页 网友投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