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世界泳联世锦赛刚落下帷幕,中国队以15金12银10铜的成绩收官,奖牌榜和金牌榜都居于第一,这是一个足够体面的结局。
但就在赛后不到24小时,三则消息接连而至——其中既有“梦之队”意外丢金,也有接力项目接连失误,还有国外选手全面提升带来的正面冲击。
放在周继红那句“不能觉得自己稳了”的话下再看,这届世锦赛其实没那么轻松。
<hr>男子跳水接连丢金,“梦之队”并非铁板一块
中国跳水队这次拿下9金,依旧高居单项第一,但细看内容,不少奖牌拿得并不稳,尤其是男子项目。
王宗源,曾是男子3米板上的定海神针,三届世锦赛冠军、奥运双银得主。这次却输给了国外选手14分,原因不全在自己失误,对手完成了难度更高的动作,而且几乎零瑕疵。
“被对手碾压”,这个词过去很少出现在跳水赛场。但现在必须面对。
曹缘的情况稍复杂。他从跳台转向跳板,本就是转型期的阵痛。这次拿银牌,也算说得过去。但中国跳水连续18年拿下男子3米板冠军的纪录,到此终结。
最令人意外的是10米跳台。这个曾经出过田亮、林跃、邱波、曹缘的项目,这届由两位小将出战,结果双双失误,无缘领奖台。这是中国队自1982年以来第一次在男子10米台上空手而归。
朱子峰后来在双人项目中夺回一金,算是稍有回补。但王牌项目“断档”已经成真。
周继红曾说:“不能指望靠几个老将一直撑。”如今看来,这话是早就看到了苗头。
<hr>游泳接力全面受挫,协同问题浮出水面
游泳队本届拿下2金6银6铜,奖牌数是近年新高,但金牌数从2023年的5枚、2024年的7枚,骤降到2枚,退步明显。
尤其在集体项目上,问题不少。
男子4x100混合泳接力——汪顺、覃海洋都参战,却连决赛都没进。最关键的一棒,覃海洋出发反应慢了0.15秒,在50米级别的接力中,几乎是致命的差距。
还有男子4x100自由泳接力,刚在奥运会上拿过冠军,这次也没能走到最后。年轻队员交接棒不稳,出发节奏混乱,几乎每一个环节都有问题。
个人能力强,放进集体项目反而拉垮。这不仅是配合的问题,也是准备的问题。
覃海洋拿下两枚个人金牌,但到了接力项目表现明显下滑。体能、节奏、心理状态都没能调动到最好。
女生这边也一样。自由泳接力拿了块铜,但和打破世界纪录的美国队比,差距一目了然。
连跳水的双人项目都出了岔子,几个原本默契不错的组合,在细节上频频出现步调不一致的问题。同步,成了短板。
换句话说,中国队在团队项目的协同训练上,仍有短板。年轻队员之间的“磨合成本”,正在成为新周期必须解决的现实问题。
<hr>各国全面提速,“领先”不再是保险区
这届世锦赛,中国队依然在金牌榜第一,但对比过去两届,金牌数从23、20下滑到15。澳大利亚13金,美国10金,差距越来越小。
不仅如此,很多非奥项目,中国队明显投入不足,而别的国家却在持续加码。
年轻选手上阵固然能锻炼队伍,但在高密度、高对抗的大赛环境里,经验和稳定性同样重要。尤其是在关键环节出现失误,代价可能就是丢掉一个项目的统治权。
游泳队的问题很像如今的国乒。
看似强势,其实对手已在围猎。
7月的大运会,国乒女团、男团都输了关键场,技术储备还在,但打法被读透,变招太慢。对手不是没进步,只是我们习惯了“领先”。
接下来,巴黎奥运会就要来了。
世界泳联锦标赛这次打的是一场前哨战,它释放出的信号很明确:中国队,不能再用“霸主”的心态看待竞争了。
<hr>结语
周继红那句“不能觉得自己稳了”,如今听来更像一句提醒,也像一句敲门砖。
梦之队,不是输不起,但怕的是看不清正在发生的变化。真正的危机,不是对手变强,而是我们还觉得“现在这样也挺好”。
世锦赛落幕,但对中国游泳、跳水甚至整个体坛来说,新的比拼才刚刚开始。
内容来源于 联合早报中文网首页 网友投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