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0

0

收藏

分享

中美局势有变?就在刚刚,美韩达成贸易协议,特朗普对华态度大变,不再说“

博览新说 · 昨天 14:13
据报道,7 月 30 日,美韩达成贸易协议。特朗普社交媒体官宣,韩国总统李在明证实,协议涉及关税与投资条款。
1.jpeg

特朗普(资料图)
美韩协议文本显示,美国对韩国输美商品加征 15% 关税,韩国则对美国商品全面取消关税壁垒。韩国承诺未来五年对美投资 500 亿美元,涵盖半导体、新能源等领域。韩国国内舆论哗然,总统府官网请愿页面出现数十万条抗议留言,指责李在明违背 “经济自主” 竞选承诺。李在明此前推行的 “中韩自贸升级” 计划,因需平衡对美关系被迫搁置,其执政团队支持率较协议签署前下跌 7 个百分点。
6 月特朗普在密歇根州竞选集会上称 “中国是最难缠的谈判对手”,7 月 30 日却在协议签署后表示 “中美谈判取得实质性进展”。这种转变并非偶然。日本上月与美国敲定稀土出口协议,欧盟则放宽对美液化天然气进口限制。三大经济体的妥协让特朗普团队认为,施压中国的筹码已足够充分。华尔街日报数据显示,二季度美国资本外流规模环比收窄 32%,特朗普的表态被解读为稳定市场预期的信号。
日韩欧的妥协形成连锁反应,但中国外交部例行记者会上明确表示 “尊重各国自主决策,反对胁迫性贸易政策”。日本首相岸田文雄在国会质询中强调 “不会参与对华技术封锁”,欧盟贸易委员东布罗夫斯基斯公开声明 “中欧投资协定仍是优先事项”。这些表态显示,传统盟友与美国的合作存在明确边界。中国海关数据显示,上半年对日韩欧贸易额同比增长 4.7%,产业链互补性构成稳定合作的基础。
2.jpeg

特朗普(资料图)
中美第三轮经贸磋商结束后,美国财长耶伦在记者会上提及 “全球安全议题对贸易谈判的影响”。外界解读,这指向俄乌冲突中的中方立场。特朗普曾威胁 “若普京不撤军,将对俄实施全面能源禁运”,却在私人电话中向盟友坦言 “制裁效果可能不及预期”。中国与俄罗斯的能源贸易额今年前七个月达 380 亿美元,双方长期协议不受国际局势波动影响,这一立场已通过外交渠道多次阐明。
2018 年特朗普政府挑起关税战时,中国对美出口额占全球贸易比重为 12.8%,2024 年这一数字降至 9.7%。贸易结构的优化让中国具备更强抗压能力。商务部发布的《中国对外经贸发展报告》指出,与 “一带一路” 沿线国家贸易额占比已升至 34%,多元化市场布局成效显著。面对美方谈判条件,中方始终坚持 “取消全部不合理关税” 的底线,这一立场在多轮磋商中保持一致。
3.jpeg

贸易(资料图)
全球供应链重构背景下,中美关系走向牵动多方神经。特朗普团队试图通过盟友施压形成谈判优势,但各国利益诉求的差异性决定了这种策略难以奏效。中国持续扩大内需市场,2023 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突破 47 万亿元,为全球企业提供稳定增长空间。未来中美经贸互动中,竞争与合作并存的格局或将延续,而能否找到利益平衡点,考验着双方的战略智慧。
韩国的妥协、特朗普的态度转变,都是国际政治经济博弈的阶段性表现。在这场没有硝烟的较量中,实力与定力同样重要。中国坚持走自己的路,以开放姿态应对变局,正成为动荡世界中的稳定器。这一角色的塑造,需要时间沉淀,更需要战略耐力。

内容来源于 联合早报中文网首页 网友投稿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立即登录
博览新说
TA还没有介绍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