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陆弃
佩通坦的政治命运,正悬在宪法法院那份迟迟未下的裁决书上。随着8月4日她的辩护材料如期递交,关于她是否违宪、是否应继续担任总理职务的争议,也终于到了关键节点。过去一个多月以来,泰国政坛因为“通话门”录音事件风波不断,而佩通坦的“被停职”,无疑将本就复杂的泰国政治版图推入更深的不确定性。
事情的起点,是她与柬埔寨前首相洪森的一段通话录音。在这段流出的音频中,两国高层讨论了边境问题,尽管对外的外交措辞依旧维持温和,但音频流出本身已引起泰国国内对其是否违反国家安全、干涉外交事务的质疑。宪法法院随即受理请愿,并暂停其职权。此举看似是对“可能违宪”的依法回应,实则释放出泰国政治精英集团内部博弈加剧的强烈信号。
表面上看,这是一次合规合法的司法程序推进。但必须看到,宪法法院在泰国并非一个简单的法律裁决机关,它在历史上多次对政治进程施加关键影响,其裁决的政治性不容忽视。从前总理他信、英拉,到今天的佩通坦,凡是触碰到泰国深层权力格局的改革者,最终几乎无一例外地在宪法程序下出局。佩通坦的命运,或许只是这一惯性轨迹上的下一环。
当前最令人警惕的是,泰国正在以“法律”之名掩盖政治干预之实。在没有经过公开调查与充分听证的前提下,仅靠一段流出录音,就启动对在任总理的违宪调查,且迅速暂停其职权,不禁令人质疑是否有人在幕后推动“合法性打击”,借由宪法法院这柄“利剑”,达成不通过选票却同样有效的政治清算。
与此同时,佩通坦本人虽被停职,却并未如外界传言“请辞”,反而坚决通过正式渠道递交辩护材料,表明她并不愿轻易退出权力舞台。她的坚持,或许是对过去一年来民选制度的捍卫,也是对“合法选举结果必须被尊重”的立场维护。但更现实的问题是,她能否真正等到一次不被操控的审理?或者说,她是否早已成为一场更大政治风暴中的牺牲品?
值得注意的是,当前东南亚多国政局正处动荡期,邻国缅甸军政矛盾犹在延烧,柬埔寨刚刚完成领导人代际更替,而越南则正面临高层“反腐风暴”的持续震荡。在这一背景下,泰国宪政稳定格外重要。任何一次高层更迭、职权交接,如果处理不当,都可能引发民众对制度本身的信任危机,甚至激化街头抗议与政治撕裂。
而今,泰国所面临的问题早已超出一位总理的违宪与否。这不仅仅是一纸裁决的问题,更关乎未来民主政治的边界。如果一段未经全面调查的录音就足以成为罢免一国总理的理由,那么明日的权力交接将永远处于“被操作”的危险之中。民选的权力在谁手中握紧,如何行使、如何监督,才是今天泰国必须直面的核心课题。
在这个意义上,佩通坦案绝非孤立个例,它是泰国政治系统的一次压力测试,也是外界观察该国法治与民主互动关系的重要窗口。现在的泰国,正走在制度选择的岔路口。一边是合法程序的坚持与政治稳定的诉求,另一边是旧有权力结构对新生力量的压制与清算。法院将如何判决,公众是否接受,政局是否因此动荡,答案都藏在未来几个星期的时间里。
而无论结局如何,泰国必须意识到,唯有真正尊重宪政框架和民主程序,才有可能走出历史的循环。在现代政治中,以程序为名的斗争虽然高明,但终究不能长久遮蔽一个社会对公正、透明与责任政治的追求。佩通坦事件,或许将成为这一轮泰国政治博弈的拐点,也是整个国家走向成熟政治文明的一次重大考验。
内容来源于 联合早报中文网首页 网友投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