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家业》预约量突破6000万,创下2025年古装剧新高时,杨紫的“古装女王”地位似乎再难撼动。但与此同时,“模板式演戏”的质疑声也越来越响:从《香蜜》到《沉香如屑》,她的角色永远是“天真少女”,表演永远是“抿嘴瞪眼+摇头晃脑”,连哭戏都如出一辙。这位曾靠演技逆袭的童星,为何陷入了“流水线演技”的怪圈?
从黑马到套路:古装剧里的“复制粘贴”
谁还记得《香蜜沉沉烬如霜》里的锦觅?那个前期懵懂、后期虐心的葡萄精灵,曾让多少观众跟着流泪。尤其是亲手杀旭凤那场戏,眼神里的痛苦与挣扎,让杨紫成功跳出“童星标签”,成为古装偶像剧的黑马。
可这之后的故事,渐渐偏离了轨道。《沉香如屑》里的颜淡,《长相思》里的小夭,《锦绣芳华》里的女主……无论剧情如何变,杨紫的角色人设始终没跳出“古灵精怪少女”的框架:前期天真烂漫,中期遭遇挫折,后期逆袭成长。更直观的是表演套路——表达可爱必“抿嘴+快速眨眼”,撒娇必“歪头+咧嘴笑”,就连痛哭都是“皱眉抿嘴+眼眶泛红+身体轻颤”的固定组合。
观众早已审美疲劳。有网友吐槽:“《香蜜》和《沉香如屑》的妆造我都分不清,连失去爱人的哭戏都一模一样,到底演的是锦觅还是颜淡?”当角色失去独特性,演员就成了“角色模具”,再高的预约量也难掩演技的停滞。
30+还在演少女:岁月痕迹藏不住的“出戏感”
比角色固化更刺眼的,是年龄与角色的错位。如今的杨紫已过30岁,即便保养得宜,脸上的岁月痕迹也难掩成熟感。可她依旧执着于饰演十七八岁的少女,镜头拉近时,刻意绷紧的面部线条、略显僵硬的“少女表情”,反而让观众频频出戏。
这不是孤例。娱乐圈里,30+女星扎堆演少女早已成常态,但“扮嫩”的前提是演技撑得起角色的灵气。刘晓庆当年演少女靠的是眼神里的清澈与身段的轻盈,而现在的“少女感”却成了“套路化表情管理”:瞪眼显无辜,歪头显娇俏,殊不知这种刻意的“装嫩”,反而暴露了对角色理解的浅薄。
观众想要的从不是“冻龄少女”,而是“贴合年龄的真实感”。就像马伊琍说的:“你不能用惯性和经验去演戏。”30岁的演员该有30岁的沉淀,强行往少女框架里塞,只会让角色像“穿童装的大人”,尴尬又违和。
从高光到争议:别让“舒适圈”变成“牢笼”
没人能否认杨紫的努力。《香蜜》爆火前,她跑了多年龙套,被质疑“不够漂亮”“不适合当演员”,是靠一部部戏磨出的演技才抓住机会。可当“古灵精怪少女”成了流量密码,她似乎把这套成功经验当成了“万能公式”,渐渐失去了突破的勇气。
正在拍摄的《生命树》里,她饰演青年女警白菊——一个普通家庭长大、有责任感的警察,这本是跳出舒适圈的好机会。网传的《玉兰花开君再来》民国创业女主,更是转型的关键一步。可观众的担忧从未停止:这些角色会不会最终还是被演成“穿上警服/旗袍的少女”?
演员的成长,从来不是在重复中巩固地位,而是在突破中拓宽边界。周迅从《大明宫词》的太平公主到《如懿传》的如懿,孙俪从《甄嬛传》的少女甄嬛到《安家》的房似锦,都是在不同年龄段诠释不同质感的角色。而套路化的表演,本质上是对角色的不负责,更是对观众的敷衍。
破局的关键:放下“少女执念”,才能遇见更多可能
杨紫的“模板化争议”,藏着85后、90后小花的共同焦虑:既怕失去“少女感”这个流量标签,又怕转型失败失去市场。可真正的演员,从不怕岁月的痕迹,因为演技会随着年龄沉淀出更丰富的层次。
《家业》的高预约量证明观众仍愿意给她机会,《生命树》和网传的民国剧则是她打破质疑的关键。放下“必须演少女”的执念,认真研究角色的灵魂——女警的坚韧不是靠瞪眼,民国女性的逆袭不是靠撒娇,每个角色都该有属于自己的“专属演法”。
毕竟,观众记住的从来不是“永远的少女”,而是那些能走进角色灵魂的演员。杨紫曾用《香蜜》证明过自己的潜力,如今,是时候放下“模板”,让演技重新生长了。毕竟,舒适圈再安逸,也长不出参天大树。
内容来源于 联合早报中文网首页 网友投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