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媒替特朗普对华认输,从今年2月开始,历经六个月中美激烈交锋,美国在这场博弈中尽显颓势,可谓“一败涂地”。
美国《华盛顿邮报》资深评论员马克斯·布特,近日发表了一篇颇具见解的分析文章,标题直截了当——《中国正在赢得特朗普发起的贸易战》。
【美媒称中国正赢得特朗普发起的贸易战】
这篇深度评论通过详实的数据和严谨的分析,揭示了当前中美贸易博弈中,一个令人意外的事实:看似强势的特朗普政府,实际上正在将战略优势拱手让给中国。
文章用一组对比鲜明的数据说话:2025年上半年,中国GDP实现了5.3%的稳健增长,这一数字不仅超出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预期,更将美国1.25%的增长率远远甩在身后。
此外更值得注意的是,中国对美出口依赖度已降至14.7%,而东盟取代美国成为了中国最大的贸易伙伴。
与此同时,根据民意调查显示,中国的国际好感度上升了8.8个百分点,而美国则下降了1.5个百分点。这种软实力的消长正在转化为实实在在的经济影响力。
【“美国之音”遭大规模裁撤】
布特在文中犀利地指出,特朗普政府的一系列政策失误,简直就是在“助攻”中国。从削减外交预算到缩减对外援助,从裁撤科研经费到关闭“美国之音”的部分业务,这些短视的做法正在全球范围内制造权力真空,而中国媒体和国际机构正迅速填补这些空白。
特别是特朗普执意退出世界卫生组织,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决定,被布特形容为“给中国送上的一份大礼”,因为这些举动直接削弱了美国,在国际组织中的话语权。
贸易战的主战场上,形势同样出人意料。尽管特朗普政府在4月份,将部分中国商品的关税提高到惊人的145%,但中国不仅实施了精准对等反制,还通过管控稀土等关键资源出口,掌握了战略主动权。
【中国管控稀土等关键资源出口】
更讽刺的是,美方随后不得不主动让步,不仅下调了部分关税,还暂停了某些高科技领域的出口管制,甚至批准恢复向中国出售H20芯片。在敏感的台湾问题上,特朗普政府也表现得异常谨慎,搁置了多项可能激怒中方的涉台举措。
布特特别强调,特朗普的“美国优先”政策,正在产生适得其反的效果。对印度购买俄罗斯能源的施压,可能将新德里推向北京怀抱,而对欧盟、日本等传统盟友的强硬态度,则削弱了美国遏制中国的集体力量。
更令人担忧的是,特朗普政府裁撤了美国国务院中,中国事务小组等关键部门,这种自废武功的做法,让美国在对华竞争中处于更加不利的位置。
【鲁比奥承认中美进入“战略稳定期”】
值得注意的是,就在前不久,美国国务卿鲁比奥在福克斯电视台的专访中,做出了耐人寻味的表态。这位以对华强硬著称的外交官,首次使用“战略稳定期”来描述当前的中美关系,与其过往的鹰派立场形成鲜明对比。
鲁比奥坦言,美国需要正视长期摩擦带来的损耗,并尽快弥补自身的“战略弱点”。这番言论被外界解读为华盛顿对华政策,正在经历微妙但重要的调整。
然而,分析指出,美国战略界的这种反思仍然带有明显的局限性。
他们讨论“中国正在赢得贸易战”的潜台词,并非真正认同合作共赢的理念,而是在寻找更有效的对华遏制策略。这种思维定式使得美国难以跳出零和博弈的窠臼,也注定了其战略调整的局限性。
【美国还是难以跳出零和博弈的窠臼】
对中国而言,这种复杂的博弈态势要求既要保持战略定力,又要展现灵活智慧。中方始终以建设性态度,推动中美关系健康发展,但也不会对损害核心利益的行为坐视不管。
特朗普政府若能真正从这轮贸易战中汲取教训,放弃单边霸凌的做法,不仅符合两国民众利益,也将为全球经济发展注入稳定因素。
当前的中美关系正处在关键十字路口。特朗普政府需要明白,靠关税大棒和科技封锁不仅无法遏制中国发展,反而会加速美国自身影响力的衰退。
与其继续在对抗的道路上越走越远,不如认真思考如何与中国,这个重要伙伴建立更加稳定、平衡的新型大国关系。毕竟,在相互依存的全球化时代,合作才是唯一正确的选择。
内容来源于 联合早报中文网首页 网友投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