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0

0

收藏

分享

事实证明,杨紫已经掉进一个“怪圈”,马伊琍的话终于有人信了

肆盖 · 昨天 18:30
文丨小妞
1.jpeg



编辑丨小妞
2.jpeg



杨紫的剧,过去总能挑起一阵水花,这一点没人能否认。“杨紫出品,必属精品!”某种程度上,这话被反复说多了,自己就变成了套牢。对比她近两年的曝光量太高,呼声也高,质疑也高,观众嘴上说还行,流量平台数据却每次顶到天花板,这大约算是她的另一个尴尬——咋总是这么红,却总也红不出圈呢?
3.jpeg



她童年就拍戏,干到今天,距离当年“夏雪”的稚气,早跨了个时代。古装成名,现代剧也有几部,只是人们下意识还是将“杨紫=古偶女主”画上了等号,不管多努力,她的“打破”似乎总是无声无息掉进水里,没人太在乎。累不累?这么多年了,杨紫好像又不是第一次遭遇角色定型的质疑,舆论转圜来转圜去,没新意也就罢了,还陷入了越演越像的死循环,每演新剧总有几个网友忍不住耸肩。这是魔咒还是套路,说清的人好像没几个?
4.jpeg



随手扒拉下未播剧,能看到她今年有好几部在排队。其中那部《家业》,预期大,眼下热度也冲,六千万的预约人数刷新古装剧新纪录。戏说的正是个小姐妹,在乱世家族变故下,进退几番终成当家。媒体说得好听,题材新颖,有奋斗的气味。可惜一阵热潮刚过,评论区提得最多的却是“怕不是又是一锅老配方汤”?但平台就是冲着她的流量买单,这不怪平台。她有票房保证,这是事实,可是不是光有保证就行了?
5.jpeg



再往下说,杨紫在现代剧上也做了新尝试。那部还在拍的《生命树》,她演警察,名叫白菊。说实在话,白菊和以往她塑造的女主完全不一样。被收养、性格坚韧、正义感强,剧方报道说角色层次更复杂。想从流行古偶里杀出一条路,靠的只能是狠狠的转型。有粉丝等着嘚瑟一番,总觉得机会到了。但转头刷微博,热搜和剧透全是“杨紫挑战女警”,仿佛挑战这俩字,已成她每一次新剧的标签。这转型到底是自找的,还是被市场逼的?谁知道呢。
6.jpeg



但话说回来,其实就算角色换了包装,套路却不是一夜就能洗掉的。杨紫之前说自己没想过转型问题,顺着角色走就行,不必焦虑未来。这话两年前采访时说的,现在想来,愣有点过去打脸现在的意思。毕竟网友最着急的,从头到尾就是“你怎么还不变”,她自己好像并没显出多急。这事真的急不急人?
7.jpeg



真要细揪,她固化的角色还真不是没理由。想当年《香蜜沉沉烬如霜》一出,不夸张地说,古偶剧市场就被带火了。一阵跟拍跟播,大家都奔着流量和回头率使劲,流量艺人成了资本宠儿。杨紫只要演古偶,上座率和热搜稳了。这种蜜罐,谁舍得撒手?但蜜也吃腻的。后来,她又演《长相思》《沉香如屑》,剧情换汤不换药,性格大体差不多,机灵俏皮带点执拗,言行举止全是熟悉配方。
8.jpeg



每次新剧上线,总有观众说,杨紫还是杨紫,哪怕剧本换谁,脸熟得像昨天才刚看过。换句话说,观众带着对她的喜爱进剧场,可很快又带着点无奈撤出来,这情绪谁受得住?同质化严重不是一天两天,但这两年愈发明显。角色多用“可爱机灵”的模子,表现手法也是那几套,有人做了剪辑,对比她三部古偶里某一集的哭戏。眉头、嘴角、呼吸、眼泪点,全是照搬。粉丝说她情感递进好,批评者说,重复就是偷懒。
9.jpeg



演技有时被归为天赋,说得其实太玄。角色和演员绑架在一起,久了观众就懒得再区分。这反复出现的嗓音、动作、表情甚至台词的气息,都是观众被迫接受的刻板。她在《香蜜》里的哭戏打动了很多人,观众直呼“要炸”,那种真实感很难得。可接下来几年,似乎只剩下哭得更熟练,反倒少了最初的摸索和惊喜。
10.jpeg



年龄是个绕不过去的话题。杨紫已经奔三十多,继续演十六七岁的小姑娘,其实挺奇怪。观众嘴上不说,心里却清楚,这有点扮嫩的尴尬。每一部新戏,对她来说是二次试炼。身材气质跟角色设定越来越不搭,化妆师也很难帮忙遮得住。荧屏上近景特写,总有网友吐槽“有点出戏”。她的粉丝也不完全堵枪口,反而在微博下抱怨:“赵丽颖都转型了,杨紫还不转,是不是不敢啊?”
11.jpeg



可你说她没转型勇气,这也不全对。明明《女心理师》《生命树》里头,她主动尝试了更复杂的都市女性角色,心理师、警察,这哪是传统的撒娇小妞?可媒体报道又不太给面子,只要宣传杨紫,永远捆着“古偶小花”这顶帽子给她戴。流量掐头去尾,剧方依旧拿她古装时期的样子炒作。结果转型成了个无底洞,看起来越努力,掉得越深。
12.jpeg



有句大实话,粉圈捧的那点“演技感恩”,和市场认知之间差异太大。演员本职是塑造角色,但观众是不会让你只卖一套做法一辈子的。杨紫被说“公式化”,某种意义是粉丝惯的。每个合作电视剧平台,都用她的数据做宣传亮点。真要换掉,出品方反倒有些担心。这不是偶然。如果换别的演员,能有这样的话题带动吗?很难说。
13.jpeg



反倒更奇怪,她明明能演戏。就拿《香蜜》那段争议最高的虐心哭戏,拔高了国产古偶剧的通感水准。现场工作人员私下讲那场,杨紫拍了整晚,头发全湿,眼睛肿到合不上。这种真情绪,机器抠不出来。她自己后来说其实太投入导致走不出来,剧组不少人都陪着流泪失眠一天,窦骁也说看见她拍戏会忘词。那时的她,怎么到现在就变得千人一面?
14.jpeg



再说市场现在明着卷。古装剧市场红利消失得很快,换到下半年你就能看到数据变化。2024上半年腾讯、爱奇艺平台的主打剧几乎被现实主义题材占满,古装剧预约流量再起高峰概率不大。她排队的作品太多、后劲不足,只能靠老配方撑着,风险大。完美世界传媒年报中,今年古装剧的实际转化率比去年下降12.8%,难怪片方着急创新,杨紫本人要不跳砖头,那就很可能被下一个浪潮甩开。
15.jpeg



有人觉得,杨紫陷入怪圈,很大一部分责任其实得落在市场和平台。平台惯粉丝,粉丝惯明星,明星习惯了“安全区”不敢出壳。可一朝尝试新角色,又容易被喊“没突破”。角色固化这口锅谁都不想背,但也是现实。演艺圈不是谁先突破,谁就能稳了的局。喜欢数据的读者可以去看,近两年的大女主剧,哪部不是几家分食,独家合同、独家宣传,全是平台资源倾斜。总说杨紫资源过好,可就是出不了新意,剧本永远是那种吃透安全系数的命题作文。
16.jpeg



其实,做演员累心的是,努力时还不一定能及时收到鼓励。转型失败则满屏骂声,转型成功了还要防同行和粉圈互怼。杨紫这种商业片女主,定位清晰,转型空间大;可真转起来,不见得能跳出舒适圈。她有演技——但磨损就像水滴石穿,多了也变麻木。去年她两次在采访场边聊“怕被观众看腻”,情绪还没话出口就被打断。不是不怕,是不能怕。自己都怕了,谁还来买账?
17.jpeg



对杨紫来说,如今就是站在路口等风,往哪儿吹都不太稳当。圈里前辈譬如孙俪、周迅、海清都拿了不同赛道的大奖后,敢于剧烈跳转,能接得住转型的苦,没人会说她们千篇一律。杨紫的胜负手,是不是似乎还没被她自己按下。她最近的一个采访提到,自己这几年反思最多的其实不是“转型”,而是“如何让角色让自己害怕”。你说这话矛盾吗?真的也不算,演员越到后来,越不是演乐趣,是演恐惧。恐惧才有新鲜感。
18.jpeg



观众真正希望看到的,不是一张永远不变的脸,而是一次次焕发出的新声线、新层次,哪怕有些失误,有些出戏,不也比重复套路强?杨紫的新剧接二连三排档,演技口碑成了纸老虎。
19.jpeg



市场浮躁,演员用力过猛,观众没耐心,平台催爆款。角色固化不是她一个人的锅,但现在看来,打破“杨紫式女主”魔咒也不只是她自己的问题。
20.jpeg



这一局到底能不能破,未必是“演技进步”能回答的命题。如果市场和舆论对成熟演员总用十几岁的标准来判,只会生出更多“杨紫”,而不是真正的百变演员。这年头,变得了,变不了,都得硬着头皮上——未来什么样,真不好说。
21.jpeg


内容来源于 联合早报中文网首页 网友投稿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立即登录
肆盖
TA还没有介绍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