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的恐怖故事还在继续。
2025年刚结束的考试现场,就有考生被数学大题逼到抠烂草稿纸,文言文材料题让文科生当场怀疑人生,英语阅读题里藏着三十多个超纲词汇——这届考生连哭都找不到调。
而2026年更刺激,报考人数预计回弹到1600万量级,复读生带着今年积攒的怨气杀回来,录取率可能还要再往下掉两个点。
这不是考试,分明是幸存者选拔赛。
当1400万考生挤爆考场时,实际高校招生人数连零头都兜不住。
河南某重点高中老师透露,现在连普通二本都在搞“掐尖”,去年录取线超出一本线30分的学校,今年分数线直接飙到离谱。
新高考模式下的志愿填报现场,考生家长带着Excel表格和血压药蹲在网吧,有人填了78个志愿全部滑档,最后被调剂到畜牧专业——这届考生玩的是地狱级人生模拟器。
最致命的不是考题难,而是规则突然变道。
北京海淀某培训机构发现,数学取消文理分科后,前两年押题套路全废了。
今年第19题数列大题,完美避开所有教辅重点,却融合了空间向量和导数应用。
有考生吐槽这根本不是数学题,是九连环变形计。
更魔幻的是山东春季高考改革,选择考职教路线的学生突然发现,自己连参加夏季高考当备胎的资格都被剥夺了。
命题组现在玩的都是高端局。
上海某特级教师拆解今年物理卷发现,六成题目需要建模思维,有道卫星变轨题直接用了SpaceX真实数据。
江苏考生遇到的古文题,竟混入了明代冷门医书残卷,背了72篇必考范围的学霸当场傻眼。
这些变化早有预兆,教育部去年就发文要打击“解题机器人”,没想到打击力度直接上核弹。
面对2026修罗场,生存法则必须迭代。
杭州某重点中学开始搞“全科思维训练”,数学课讲哲学辩证法,历史课教数据可视化。
有复读机构推出志愿博弈论课程,教考生用大数据预测分数线波动。
更狠的是广东某私立高中,直接把高三教室改造成网吧式隔间,每个座位配应急氧气瓶——这届考生的宿命,不是在刷题就是在吸氧。
内容来源于 联合早报中文网首页 网友投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