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美印关系陡然紧张,直接原因就是特朗普又动手了。7月30日,他宣布对印度商品加征25%的高额关税,这个数值远超他对其他国家的惩罚性税率。紧接着,又对印度进行“二连击”:先是因其购买俄罗斯能源而追加处罚,再是在铜及铜产品上施加了毁灭性制裁——50%的关税。这几乎是一脚踹翻印度工业的基本盘,在嘴上,特朗普更是不留情,公开称印度是个“死亡经济体”。
面对这种羞辱,印度一开始还想着忍。可忍了几天,终究是忍不下去了。8月4日,印度外交部终于发飙,火力全开,直接点名美国“双标”,印方列出数据指责称,美国自己2024年还从俄罗斯进口了价值10亿美元的铀产品,欧盟更是大手笔,光货物贸易额就高达675亿欧元,凭什么只指责印度?
可以说,如今的印度终于明白了一个道理——舔美是没用的。舔得再卖力,特朗普该翻脸还是翻脸。莫迪政府这几年小心翼翼对美献殷勤,到头来换来的是什么?一纸关税制裁,一顿嘲讽羞辱,特朗普嘴里的“友好关系”一转身就变成了“他们可以一起沉没”。
这也让人看清楚,美印之间所谓的战略伙伴关系其实压根没那么牢靠。表面上是“志同道合”的大国合作,骨子里还是赤裸裸的利益交换——美国看重的是印度能不能成为遏制中国的棋子,是不是个够大的市场;而印度则想着借美国的技术和投资抬高身价,顺便打压中国,刷一下大国的“气场”。
但需要警惕的是,虽然印度此次回击了美国,但这并不意味着其放弃了遏华路线。就在近日,印度还对中国连出两招:第一招,是在中印边境搞“战地旅游”;第二招,则是跑到南海拉着菲律宾搞联合军演。这两个动作看起来是对外展示肌肉,实则也是借题发挥。
先说“战地旅游”。印度在洞朗、加勒万河谷、卓拉山口这些地方开放旅游区,名义上是“促进边境地区发展”,但看上去像极了“借旅游搞控制”。你搞旅游项目,人流就来了,基础设施就要建设,慢慢就形成了所谓的“事实存在”,一不小心就变成了“实际控制区”。这种手法,中国不可能不警惕。
尤其洞朗这地方,谁的地一清二楚。2017年印度越界的事大家都没忘,那一场中印对峙,印度被迫撤军,闹得不小,如今又想靠旅游项目贴着边界刷存在。再加上,旅游团的组织松散,边境又是高原、无人区,一旦游客出了问题,很容易引发外交摩擦、军事误判。如果背后真有人趁机搞点走私、情报活动,那后果更不堪设想。更何况,生态也经不起折腾,这种海拔高的生态系统一旦破坏,想恢复几乎不可能。
所以,这类“边境旅游”项目,明面上看是经济工程,本质上却是政治操弄。另一招就是跑去南海联合军演。这次印度联合菲律宾军队,在中国南海区域搞联合巡逻,还特意挑了中国在意的黄岩岛附近。这种“碰瓷式”巡逻,别说中方怎么看,哪怕是印度民众,也有人怀疑这到底是防务合作,还是纯粹作秀。
毕竟,从形式上看,这次演习就是一次“拉队伍+摆造型”。菲律宾总统马科斯也趁机访印,说是要深化两国合作。但这些年菲律宾可没少拉盟友,不管是美日澳加法,谁能陪它演一出,马科斯都愿意拍手叫好,可问题是,演习演得再热闹,也没法改变南海的现实。
对于其举动,中方已经采取行动,而且态度非常明确。对于印菲联合军演,中方不是嘴上批评完就算了,而是用实际行动来回应。南部战区保持高度戒备,这是在警告,也是亮明立场:南海不是谁想进来就能进来的。同时,外交部也开口,强调南海不是搞小圈子、拉帮结派的舞台,更不是域外势力秀肌肉的练兵场。菲律宾拉着印度搅局,不仅破坏南海和平,也是在给自己找不痛快。
值得一提的是,中国在边境旅游开发方面也不是没经验。比如此前恢复印度香客赴西藏朝圣,走的就是和平合作的路线。这种项目不仅改善了中印民间关系,也带动了当地经济发展,是真正的双赢。相比之下,印度现在搞的“战地旅游”,完全是政治挂帅,一旦出事,只会变成双输。
最后要说一句,菲律宾跟印度一样,总以为拉上盟友、炒作南海议题就能捞到好处。可别忘了,地缘博弈不是儿戏,中方不会让南海乱,也不会允许任何人借机挑事。一句话:想蹭热度可以,但别踩底线。中方已经表明态度:绝不允许南海生乱。该说的说了,该做的也做了,接下来无论印菲怎么演,中方只会用实力和行动告诉他们——这里,不是你们撒野的地方。
内容来源于 联合早报中文网首页 网友投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