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高考本科录取终于画上句号了,但这事儿真有点“魔幻”——全国居然有60多所大学,折腾了好几轮补录,到最后还是没招满学生!这情况以前可没怎么见过。今天咱们就来唠唠这事儿,看看为啥这么多大学“没人要”,背后又藏着啥教育大变化。
一、数据说话:有人欢喜有人愁
先看数据:今年本科录取率整体不错,40%到55%之间。江西最猛,直接冲到50.71%,快一半考生都能上本科,比河南、山东这些“高考大省”强多了。广东虽然考生有78.4万,但录取率也涨到43.97%,比去年好不少。浙江、山东也稳在40%以上,北京上海这些地方就更不用说了,资源好,录取率更高。
但另一边呢?大量民办大学直接“翻车”!比如广西,第四轮补录的时候,60多所大学还是招不到人,有的学校连投档线都空着。广东那边更夸张,湛江科技学院剩了快3000个名额,广东理工学院、广东工商职业技术大学这些学校也一堆空位。最绝的是,这些招不满的基本都是省内民办,学费一年3万起步,而省外那些2万左右的民办反而招满了,你说气人不?
二、民办大学为啥集体“凉凉”?
说白了,现在考生和家长都精明着呢!民办大学这波“遇冷”原因有三:
1. 钱袋子扛不住啊
民办本科一年学费动辄三五万,四年下来小二十万,普通家庭哪遭得住?关键是毕业出来找工作,工资还没公办专科高,比如学个护理、机械,人家专科生实操强,企业还更喜欢。这买卖谁算不明白?
2. 专业太水,质量跟不上
很多民办大学净搞些“热门专业”,比如计算机、会计,但老师水平一般,实训设备也不到位。现在考生选学校都看专业实力,你这专业和隔壁公办专科差不多,甚至还不如,凭啥让我多花这么多钱?
3. 名声太差,信任崩盘
以前民办大学靠忽悠招生,什么“包就业”、“名校师资”,结果进去发现全是套路。现在信息透明了,网上一查全是吐槽,家长和考生能不谨慎吗?就像延安大学西安创新学院,学费高还没名,两轮补录都没人报,活该啊!
三、考生变“人间清醒”:要文凭更要实用!
今年招生难的本质,是考生彻底不“恋爱脑”了!以前觉得有个本科文凭就行,现在大家更务实:
- 就业才是王道
比如公办专科的定向培养(当护士、当老师),或者校企合作班,一毕业就有工作,学费还低。这比读个高价民办出来自己找工作香多了。
- 复读/专升本成“Plan B”
要是分数刚过线,很多考生宁愿再拼一年考好学校,或者先读专科再专升本。今年复读生比例涨了12%,不就是大家不想被民办“割韭菜”嘛!
- 信息时代不挨坑
现在网上一堆教育博主帮你分析,官方还有免费志愿填报系统。比如张雪峰老师那些拆解就业率的视频,谁看了不心动?考生现在都是拿着数据做选择,学校再想糊弄可难了。
四、这事儿是危机也是转机!
别看现在民办大学喊惨,其实对整个教育体系是好事:
- 大学要卷质量了
以后学校光靠“本科”名头没用,得拼专业实力、就业率。那些高学费低质量的学校,该淘汰就得淘汰,倒逼整个行业进步。
- 教育资源得重新洗牌
中西部省份得加油了,多砸钱提升本地大学水平,别让考生都往外跑。招生名额分配也得调整,别让好资源浪费了。
- 学历≠一切的时代来了
企业现在越来越看重真本事,不是只看文凭。说不定未来专科生和本科生界限越来越模糊,职业教育也能站起来。
- 监管要动真格了
教育部估计得出手整治了,比如对招不满的学校搞预警,严查教学质量,别让“野鸡大学”坑学生。
五、给考生和学校的建议:别盲目,要清醒!
考生:
别死盯着“本科”不放!如果分数尴尬,优先选公办专科的王牌专业,或者复读冲一把。民办学费太高的,真不如先读专科再专升本,省的钱都能买套房首付了!
学校:
民办大学该醒醒了!要么降价,要么提升教学质量,要么干脆转型搞职业教育。靠忽悠招生那套,早过时了!
政策:
赶紧把“双高计划”(高水平专科)推广开,让更多专科变强。同时严管民办大学,该关的关,该整改的整改。比如让招不满的学校转成职业院校,对接企业需求,说不定还能活过来。
今年60所大学招不满人,表面是“招生危机”,实则是教育回归理性的“曙光”。当考生不再盲目追求文凭,用脚投票选择性价比更高的教育路径,那些浑水摸鱼的学校自然会被淘汰。未来高校得卷质量、卷就业,这才是真正的进步!咱们拭目以待吧~
内容来源于 联合早报中文网首页 网友投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