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BA收视率连续三年断崖式下跌,总决赛平均观众数跌破800万大关。
联盟刚签下760亿天价转播合同,球星年薪突破7000万,但球场上越来越难看到真正的竞技热血。
当数据模型统治更衣室、博彩公司渗透战术板、球星轮休变成常规操作,这个商业帝国的根基正在被掏空。
看看今年圣诞大战的荒诞剧就明白了。
雄鹿绿军巅峰对决的票价比去年涨了40%,结果两队一口气轮休了四位全明星。
这已经不是第一次,过去五年联盟安排的焦点战有23%出现主力集体缺阵。
对比NFL把常规赛每场当季后赛打的狠劲,NBA正在透支球迷的信任资本。
现在连最硬核的球迷都分不清,自己看的到底是竞技体育还是球星养成类真人秀。
更致命的是比赛本身在数学模型中变异。
各队进攻选择高度趋同,中距离出手量比十年前减少63%,每48分钟三分出手数从22.4次暴涨到41.9次。
当约基奇这种历史级中锋都要场均出手4.2次三分,比赛已经彻底沦为三分线外的抛硬币游戏。
这种战术单一化不是偶然,运动科学团队的计算器证明:把50%以上出手集中在三分和篮下,胜率可以提高18.6%。
但没人计算过,这种功利打法让多少观众按下了关机键。
资本狂欢下的球员特权失控更值得警惕。
十年前全联盟只有12人拥有交易否决权,现在这个数字变成47。
今年申请交易的球星数量创下历史新高,合同期内提出转会要求的占比达到39%。
对比英超实施的硬工资帽和严苛的财务公平法案,NBA的自由市场已经变成球星任意摆弄的游乐场。
当忠诚变成贬义词,球队文化就成了空话。
不过要破局也不是没有办法。
把常规赛压缩到58场,每队保证每年交手两次;设置球星强制出场次数条款,轮休必须提前48小时公告;在劳资协议里加入"竞技精神条款",把比赛态度纳入顶薪考核指标。学学电竞行业的经验,把博彩数据从直播画面里清除,让篮球回归最原始的对抗魅力。说到底,职业体育的根在竞技,不在算计。
内容来源于 联合早报中文网首页 网友投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