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0

0

收藏

分享

高开低走的汝南袁氏:袁绍和袁术为什么不联手争夺天下?

大千万象 · 4 小时前
在我国历史上,家族团结向来被视为兴旺的重要根基,但东汉末年的汝南袁氏,却上演一出兄弟阋墙的悲剧 —— 袁绍与袁术这对 "四世三公" 家族的核心人物,不仅没携手打天下,反而互相拆台,最终被曹操各个击破。今天咱们就从四个关键角度,聊聊这场豪门内斗。

一、出身差距:嫡庶之分埋下对立根源

东汉汝南袁氏是盘踞中原的冠绝世家,四世之内出了多位官居三公之位的大官,然袁绍、袁术虽是同父异母的亲兄弟,其身份尊卑却有霄壤之别:
袁绍:亲娘没有啥地位,打小就继养给了大伯袁成,是家里非正妻生的儿子。
袁术:母亲是袁逢的正妻,根正苗红的嫡子。
东汉时,出身决定一切,正妻生的儿子(嫡子)金贵,小妾生的(庶子)就矮一截,袁术仗着自己是嫡子,从小不把庶出的哥哥袁绍放眼里。袁绍年纪大,可庶出又过继,心里憋着一肚子火,《三国志·袁绍传》写明了他是庶子还过继过,这出身一个天一个地,兄弟俩的梁子早结下了。

二、战略分歧:一个想掌权,一个急称帝

面对汉室衰微,两人野心不同,路线更是南辕北辙:
袁绍:稳步前进,先做 "幕后大佬"
他想要先占据河北四州(青州、幽州、冀州、并州),借助乌丸、鲜卑的力量稳固北方,再把汉献帝迎回洛阳,打着 "扶汉" 旗号号令天下。谋士沮授曾为他规划:先灭黄巾军、除了张燕、败公孙瓒,最后 "迎大驾于西京",走的是权臣崛起的稳健路线。
袁术:盲目蛮干,一心想着做帝王
他觉得自己是嫡子出身,手握重兵,称帝是理所当然的事。孙坚、孙策为他拼命,他却怕对方坐大,既不支援粮草也不兑现奖赏;袁绍提议拥立刘虞为帝,他直接拒绝:"我凭啥让刘家人当皇帝", 后来拿到了传国玉玺,更是不顾天下反对,直接称帝。
结果孙策反叛、诸侯围攻,迅速亲离众叛,《后汉书・袁术传》清楚记载,他的失败,正是战略短视的恶果。

三、性格差异:一个会拉拢人,一个太霸道

袁绍:早年就展现能力,当县令时清正廉洁,"党锢之祸" 时保护士大夫,还能礼贤下士,沮授、田丰、颜良、文丑等能人都愿跟着他,凭本事当上讨董联军盟主
袁术:从小养尊处优,养成了骄横跋扈的性子,当长水的校尉时,百姓都给他起外号 "路中悍鬼",嫌弃他霸道。他不懂尊重人才,连孙坚这样的猛将都离德离心,还嫉妒袁绍的声望,两人关系越来越僵。

四、现实恩怨:从合作到对立,已无回头路

在汉灵帝死后,他们曾一起帮大将军何进铲除宦官,但讨董联军时,矛盾彻底爆发 —— 袁术不服袁绍的盟主地位,故意保存实力、游离在外;袁绍则为了争权,直接攻打袁术的部将孙坚,兄弟俩从此撕破脸。
袁术后来混成光杆司令了,想把他那顶“皇帝”帽子当敲门砖,塞给袁绍换口饭吃,袁绍嘴上说“行啊来吧”,可袁术这人啥德行,真去了准得抢位子、夺饭碗!史书里明明白白记着这哥俩互相捅刀子多少回了。就凭这些真刀真枪结下的死仇,他俩躺棺材里都不可能握手!

结 语

袁绍和袁术的失败,给了后人一个警示:家族再显赫,内斗只会两败俱伤;成大事得有长远眼光,不能像袁术一样盲目自大。
做人得肚量大!袁绍是比袁术强点,可连自己人(像沮授那样的)都信不过,最后不也让曹操收拾了?要是这哥俩能拧成一股绳,凭老袁家的家底,真可能翻盘曹操!可惜啊出身掐架、路子走岔、脾气不对付、旧账算不完,四样毒药灌下去,再牛的金字招牌也得砸!

内容来源于 联合早报中文网首页 网友投稿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立即登录
大千万象
TA还没有介绍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