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鱼的江湖 发表于 2025-6-25 07:19:58

从历史和环境的角度,聊聊东南亚,为什么上限早已被锁死?

因为疫情的因素,近期不少订单流落到东南亚,又碰上拜登搞啥印态框架,弄得不少人总是在担心,东南亚会不会趁着这个机会,取代我们成为新的制造中心,对此,我的答案是绝无可能,类似越南这种出口数据再亮眼,也绝无可能,先天的因素,早就锁死了他们的上限!
今天,我想从另外一个角度来说明一下,为什么不可能,他们的上限在什么地方?
先来纠正大伙脑海中的一个观点,从历史的角度来说,不是东南亚要取代我们,而是我们取代了东南亚。
早在上世纪60~80年代,科技还处于中低端层次的日本,模仿美国的马歇尔计划,启动了一项名为雁阵的方案,这玩意之所以出现,目的只有一个,利用当地的廉价资源和劳动力,建立大量的GNP工厂,弥补日本市场购买力过低的缺点,同时帮助他们更好地完成产业技升级。
在它的规划中,雁阵依次分为四个档次。
第1类,日本,低端科技的主要输出者。
第2档,四小龙,第一批获得本子技术(代加工)和资金的主要转移者。
第3档,四小虎,承接在四小龙中也失去了竞争优势的代加工。
第4档,当时的我们与印度次大陆,以自然资源提供方,和更为低端的代加工而存在。
虽说到今天已经没什么人提这个事,但是以当时的结果来看,无疑它是成功了,日本在1980年,就完成了从中低端制造到高端制造的转型,而以四小虎为主的东盟十国(不包含新加坡),半个世纪过去了,不仅没有像当初的日本一样成功晋级,反而不是处于倒退,就是处于停滞中,为什么会如此?
不少人可能会认为是美国的一次次收割,打断了他们的进程,这话是有点道理,但并不足以解释全部,资源调动能力太差与缺少中重工业才是他们最主要的原因,这两个因素又牵涉到环境与历史。
大概在明末的时候,咱们这里有不少人,因为各种因素实在混不下去,就开始大规模地朝这些地方移民,当时的东南亚除了泰国是统一的之外,其它地方是一言难尽,整体状态类似于咱们2000年前的周朝,全是一群封建(字面意思)土著。
因为移过去的数量庞大,又喜欢扎堆跑团,碰巧还有些经商才能,所以当地政府就采用了用华人来治理华人,并且将手中的税收权和区域垄断贸易权,交给了华人中最有威望的话事人,然后从中抽成,有点类似于今天的外包制度,所以我们姑且称它为最初的包税制。
等到16世纪西方人来了,为了降低统治成本,更高效地抽银子,西方人也是有样学样,只要按时交银子,管理权依旧还是当地土著精英的,税权和垄断贸易权同样还是给了华人中话事人的,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除了时不时找几个倒霉的背锅侠出来顶雷,平息众怒外,这种制度基本没什么变化。
转折出现在二战后,独立后的东南亚各国开始试图将政权和财权合并,打造出一个无特权无贵族的社会,至于是真是假,就只有他们自己知道了,而当时的华人就惨了,类似50年代印尼苏加诺这种人开始大规模的没收华人资产(华人首富黄仲涵),禁止他们从事零售业,把一切赚银子的行当都交给了本地人,可惜,开局很高兴,结局很悲惨!
他们的基因中可能被上帝少加了几点,导致经商才能一塌糊涂,垄断的生意,都能亏得连裤衩都快没了,再加上黑手太多,通货膨胀快速攀升,印尼的经济最终还是被自己玩脱了,经过这次试验,这群东南亚土著也终于明白,自己这些人压根就不是那块料,所以一切又回到了最初,一个负责管理,一个负责赚银子,这也是为啥,这片不怎么富裕的土地上,出了那么多的华人富豪的主因(白手套)。
很多人应该很奇怪,我为什么要说这些?因为只有说清了这些历史,才能知道他们为什么有上限,为什么不可能成功?
如果我们打开二战后的70年历史,人口超过5,000万以上,晋升到发达国家的只有日本和韩国,再深究一些,发现这两个国家在晋升高端制造业的时候都有三个特点。
1,长期稳定的组织架构,保证了任何事情都有延续性,哪怕这个事,在当时很多人不理解,也要强势地推动下去,最重要的是,以它为主干,形成一条条强力抽水机,将社会上任何一点“闲置资源”,源源不断地抽取上来,日本民煮D时期韩国朴正熙时期都具有这一特征。
2,长期的以财阀为导向,提升科技竞争力,财阀这种制度怎么说呢?按照我的理解,它既可以像“郭器”一样,持续获得闲置资源的不断供养,又可以像“私器”一样提高经济的运转效率,是已知能够帮助体量较小的后发国,突破限制器的唯一方式,当然,后期容易尾大不掉,容易对闲置资源抽取过猛,导致人口出现快速收缩,所以同样是财阀,韩国版的比日本版的更加狂暴一些,原因就在于此。
3,长期地获得美国的市场与科技转让,后发国想实现跨越式发展,不论是前期的重工业还是后期的产业升级,都需要对闲置资源对其进行抽取,可抽得多了,自家的剩余购买力必然不足,即使后期产业升级成功,也容易因为缺少足够的市场,出现功亏一篑,所以在技术之外,还必须有一个庞大的外部需求,以满足自身的技术迭代。
说完了这三点,我们再来看一看东南亚到底面临怎样一个环境,东南亚这片土地,在历史上一直受到外来势力的长期干扰,由于他们往往具有碾压式的能力,使得本土土著精英,一直很难实现长期的稳定统治,使得他们产生了特殊的包税人制度,这个制度有点的日韩财阀,都是靠垄断赚银子。
上文说过在上世纪60年代到80年代,日本的产业转移就已经开始,到了70年代达到了一个小高峰,这是东南亚的那群教父们第一次感受到,原来代加工也能赚这么多银子。
等到了80年代,刚刚熬完大滞涨时代的东南亚,为了填饱肚子,纷纷干起了出口导向,其这帮教父就是其中的最大推动者,一开始因为这地方年轻人多,工资又低,同时又不需要很高的社会保障,所以初级的代加工厂开的到处都是,一座座高楼大厦拔地而起,我记得当初咱们这边还有人去看过,认为泰国已经是发达的不可思议。
可惜,没过多久,他们的弱点却一一出现,对于那些教父而言,搞代加工是赚银子,搞垄断同样是赚银子,并没有什么高下之分,有了这一层退路,他们从来没有兴趣,去主动的攀爬产业链,使得他们技术的升级,非常依赖外部的转移,而这种转移是有极限的,当国际上出现了更加廉价人力资源,资本也会慢慢的抛弃他们。
如果是类似于日韩的国家,此时一定会倾尽资源,帮助财阀尽快地成长,以突破当前的关卡,而东南亚就悲催多了,教父们根本无心搞什么产业升级,只想在无银子可劳的时候,带着全部细软奔向新加坡,什么成功,失败,人口老化,国家未来,他们压根就不觉得和自己有啥关系,而东南亚的土著,因为长久的包税人制度,加上一直没什么经商才能,早已丧失了调动资源的能力。
所以这里也出现了一个很奇怪的现象,他们想产业升级,却发现主力不是依旧沉醉于贸易垄断,就是选择带着细软破跑路,他们想自己干,却发现无法畅快的,从底层抽取闲置资源,连最基础的,类似于钢筋水泥的重工业也没法干好,想从别处获取技术,不说有没有日韩那种特殊的历史机遇,就说别人为了自家的饭碗,也没道理把吃饭的家伙送给你吧。
这么一个死循环,历经半个世纪,他们也没走出来,混到如今,反倒成为了我们产业链的一个下游,出口是看起来繁荣不少,但越是如此,对我们机械设备(零件)的需求就越高,他们的利润就越微薄,再加上缺少重工业,修个,港口,马路,发电厂都难以大规模实施,上限基本早就被锁死。
基于这几个原理,我才在之前的文章说过,把那些在我们本土,实在没什么竞争力,也几个人愿意去的的产业,利用他们资源和劳动力建立成一个个GNP工厂,进行二次利用,为我们下游的产业升级添砖添瓦有什么不可呢,本质上来说,被迁走的产业并没有真正消亡,利润大头依旧在我们这边。
我也一直在说产业升级是一个漫长的过程,至少要十年以上,不要想到产业升级就是立刻成功,不要想到产业迁徙,就是立刻失业,这是一个从低到高的有序切换,如果在这期间我们的智能产业,出现了技术大爆发,在初级产业上,机器和人工的差距会进一步缩小,到时那些出去的工厂,指不定又该全回来了。
而且以产业附加值来看,真正的大头都在高端产业,我们以芯片为例,2021年芯片的进口额度达到了4,400亿美元,对越南的顺差是450亿美元,仅仅是这一项,就是十倍的差距,如果扩散到所有高端产业上,至少是100倍以上,如此大的一块蛋糕为什么要舍弃呢?为什么要紧紧抓着低端产业的小芝麻不放呢?都羡慕美国刷个盘者,都比别的地方高个几倍,不让高端产业上去,做到财富外溢又怎么可能实现?
最后我也想对大伙说一句心里话,既然选择了这条路,就不要再想其它,再苦再难也要走下去,唯有如此,才能让十四亿人都过上理想中的日子!
本文由大渔的江湖原创,欢迎关注,带你一起长知识!
本文由大鱼的江湖原创,欢迎关注,带你一起长知识!

内容来源于 联合早报中文网首页 网友投稿

双吉汉宝宝 发表于 2025-6-25 07:30:26

文中所述的社会状况符合大马、印尼,部分泰国,不太符合越南,也不要小瞧越南。中国的选择应该是全产业链,高端到低端我全要,尽量不转移到国外。

韩王信非 发表于 2025-6-25 07:37:44

很多人真的完美诠释了何不食肉糜这句话!不要以为你身边的就是整个现状!中国,解决就业的最大几个行业:建筑、制造业、城市服务业,特别前两个,是解决最大农村就业的重点,你只要知道一个数据,全国有7亿人月收入低于1000,你就知道这些低端行业存在的意义!

蜡烛芯 发表于 2025-6-25 07:41:08

日本自从搞出一个日元国际货币后,大量用日元给越南非洲等代加工国低利息贷款,换取日本企业在该国的大量实业投资(这些国家等于引进日本投资)。但日本国内的货币并不会因为大量印刷的日元而贬值,因为这多出来的日元都在国外。自此,日本在国外就用超发的日元创造和购买了大量的资产,数额可能比本国还要多。其实,我们也可以学学日本这个做法,把人民币辅助第三国,让我们的企业也去国外投资,占领市场

玉锦 发表于 2025-6-25 07:46:47

嗯,这种说法也是一种解释!不过,我觉得很多事情,东盟各国,发展不起来更偏向于世界进程的机遇!那些国家不适合美西方的社会制度,可是苏联解体后,社会主义道路变得很迷惘,所以他们改弦易张也错过了很多……

風雲遊俠 发表于 2025-6-25 07:52:31

在过去的半个世纪里,全世界的经济都在发展,如果东南亚和印度这些经济体要是行,它们早就行了,根本就没中国什么机会,但结果大家都看到了。未来全球的经济都会处于停滞期,甚至是衰退,好日子都过不好,苦日子反而能风生水起,世界上能有这样的国家?[泣不成声]

cnwwb 发表于 2025-6-25 07:58:09

上线:上限?

壮美藏境 发表于 2025-6-25 08:07:56

第1、2点不赞同,东南亚不缺稳定和财阀。我倒是觉得另外4点更重要:1地理碎片化,都是岛屿,只能靠船运,不利于产业链物流。2主权碎片化,国家众多,法律、环境都不相同,很难整合。3基础设施和各种资源碎片化,各国都不同。4产业分工碎片化,美日肯定要把产业链拆散,防止某一国全产业链。

锋丶锐 发表于 2025-6-25 08:10:52

中国和印度是人口最多的国家,两国加起来人口直追全球一半,这就涉及一个生存问题,如今教育偏向精英教育,中高考一次机会,那些大量上不了大学的就不算高端人才,那这些大量的低端人才不就得靠低端产业活下去?一旦低端产业链断裂,试问这些人如何活下去?那可不是百万千万,而是数以亿计,越南与我国极其相似,暴揍过美国,也和我国发生过战争,五常里面和4家打过,实力和民族凝聚力也不容小觑,而且在他的身上看到了我们九十年代的影子,如今中美俄都在争取越南,几乎都是给出很多利益,这就让越南的外部条件非常优越,资源也很充足,而且越南海岸线很长,方便运输,看看我们的沿海城市就知道越南地理位置也非常好,所以我一直有个担心,中日的东亚争夺小是因为日本国土面积小,而且走的国际路线,在海路和我们的利益关系非常清楚,越南可不一样,随着发展,一定会掺合南海事物,届时,不免会再次发生摩擦,新兴的两个国家争斗,全世界获利,他们会非常高兴看到我们争斗,越南打不过我们他们支援越南,我们打不过越南他们会支援我们,总之只要我们斗起来,他们就会让我们长期斗下去,我们周边国家的日本因为被美国卡着脖子,在美国不想与我们开战时日本基本不会和我们红脸,印度也是一个独立国家,和我们的争端也就是一点点领土争端,并不涉及多大的利益,我们和越南那是实打实的利益牵扯,南海几乎被我们圈进了领海,我个人觉得,越南肯定会争取,就像我们的黑龙江,出海口被俄罗斯卡了脖子,只要时机成熟,相信肯定会把卡脖子的手斩断

辽河湾湾 发表于 2025-6-25 08:16:40

我家第一台彩电是马来西亚产的松下牌,那是94年,。
页: [1] 2 3
查看完整版本: 从历史和环境的角度,聊聊东南亚,为什么上限早已被锁死?